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州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商州区是陕西省商洛市辖区的建制。其前身是商州市、商县、商州、洛州、上洛候国、上洛县、上雒、上鄀、鄀方。 其政府、治所所在地分别在今州城和商州古上洛(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

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岭南坡,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7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为若方国,春秋时为上鄀、上雒(晋、魏)。秦、汉、隋唐宋均有上洛建制。

全区宜林地500万亩,林木覆盖面积200万亩,草坡可利用面积61万亩,以核桃、柿子、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树160多种,"商州核桃"、"孝义柿饼"在中国久负盛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名列全省前茅。全区野生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黄芪、二花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全区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钼等21种,产地65处;水资源蕴藏量646万千瓦;野生动物50余种,其中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1]

商州概况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312国道、银武、西合两条高速公路和西合铁路贯通全境;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

商州区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南麓,丹江源头。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辖30个乡镇、办事处,409个行政村,是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试点示范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

商州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生态环境优美,境内35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全区宜林地500万亩,其中有林地200多万亩。有核桃、柿子、板栗等经济树种160多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居全省前列。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二花、黄芪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2]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桃核、板栗、蔬菜、烤烟、食用菌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以医药化工、矿产开发、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以生态旅游、餐饮服务、劳务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道路交通、流域治理、扶贫开发、城镇建设等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五”末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7.01亿元,年均增长10.9%,顺利实现了翻一番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产业富区、科技兴区、开放活区”五大战略,强力推进“稳定农业调结构、主攻工业上项目、强化基础抓三产、改善环境争投入”四项工作重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突破发展,力争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3亿元,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四个翻一番的目标,为建设小康商州、和谐商州奠定坚实基础。

商州文化

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时为商鞅封地,汉为四皓隐居之处。美丽的商山水曾养育过刘蜕、张海、郭邈山、王焕猷等一代名流;白居易留下了“我有商州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的千古名句;秦头楚尾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创造了商州大地丰富独特、深厚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

新中国成立以后,商州的文化艺术取得了瞩目的发展。50年代创作演出的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走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五十年代初,由商州推出的《一文钱》轰动了陕西文化界,影响到全国,获得了省和国家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使山区文艺走出了大山,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在文艺重新振兴的80年代初,一炮打响,红遍三秦大地,从而使“商洛花鼓”这一山区剧种成为陕西文艺界一颗耀眼的名星。该剧被全国各地的地方戏移植达20多个,创下“一个剧本救活了一个剧团”的奇迹。《刘海戏金蝉》、《闯王寨》、《山乡小店》、《泉水清》、《月亮光光》等剧在中国也得到各种奖项。商州赢得了“戏剧之乡”的美誉。

作为三秦文化重地的商州,文艺创作名作名人不断,文坛空前活跃,京夫的短篇小说《手杖》、《娘》、报告文学《人的正名》、《在治安办公室里》相继在全国获奖,李高信的《鲁迅笔名探索》填补了鲁研方面的空白,鱼在洋的儿童文学在全国获奖,南河的散文集引起读者关注,李克昌、李志贤、崔来隽、崔学民等人为代表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商州目前已有作协、书协、美协、摄协和戏曲研究等专业机构,各类作品在省上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获奖。[3]

民间传说

仓颉在洛南洛河北阳虚山造字之后,因嫌不足,来到丹江源头,自西而东访问乡老。一日,他走到距丹江源头近百公里的地方,被一座锦乡峰峦吸引,即走近狩猎捕鱼人群。当人们知道仓颉造字少而烦恼时,便劝慰道:“一个人识见有限,字要造得多,得造众人商量。”仓颉从而受到启发,随即当众造出“商”字。这“商”字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古尚书》等篆字中的商字就是三个口,表示众人商量之意。由于商字是在山前商量造出的,所以三口之后以起伏的山峦为背景合成商字。为纪念商字的问世,人们便将仓颉留步造字的那座秀丽山峦取名商山(坐落在今丹凤县商镇丹江之南)。其山形颇似商字,特别是大雪初晴,活像一个银镶玉嵌的巨大商字,即《商州八景》之“商山雪霁”。

中国教育鼻祖契,封商后使商国的经济、文化都发达起来,契传位给儿子昭明,昭明又传位给了契的孙子相土。相土具乃祖风,不仅是位英明国君,而且发明了中国第一辆马拉车。商国人本来就善做买卖,有了马拉车,提高了运载量,生意更是越做越红火,人们遂将商国人熟操之业,称作商业。因为商品交换,是以“贝”作为货币流通的,所以商字便由“众口”商变为“贝”心商。《说文》贝部,即保留了“贝”字心的商字。

由于世风变化,一些商人信口要价,单凭一张口字买空卖求,龙驹寨的一位读书人写对联时,首次将商字由“贝”字心变为“单口”心。此后因一些奸商见钱心黑,尽做此没心肝买卖,这位读书人又在过年写对联时,故意写个无心商字。商人们不察其意,反因此字用起来方便,便日益流行开来。

大禹治水时,曾“导洛至熊耳”。然历来对“熊耳”之实指尚存争议。一指河南省卢氏县之熊耳山,一禹应是陕西省商州市(古称上洛县)西南之熊耳山。北宋理学家邵雍(字尧夫,号康节),寓居商州城南之天柱山达八年,即持后一种意见,并为此题写了一首《辩熊耳山》的“五律”:

昔禹别九州,导洛自熊耳,东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

熊耳自有两,未知孰为是?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

“书传称上洛”,即是禹《尚书》《左传》所说的“导洛自熊耳”,系指上洛县(今商州市)之熊耳山。而且又强调了一句“期言得之矣”,就是说这话说对了。

熊耳水患治理之后,大禹又治水商山。商山,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西南7.5公里处,因形若商字而得名。《商州八景》有“商山雪霁”,且因秦末“四皓”(四博士)隐居此山而名噪书史。治理商山水患,要比治理熊耳水患难得多。在大禹正犯愁的当日,有位名真行子(或贞行子)的奇人,为指点大禹治水取得成功,登门馈赠给大禹两部“宝书”:《九畴书》及《灵宝五符治水真文》。大禹正是读了这两部书才将神州划为“九州”,分区疏导,不仅降服了丹江“妖龙”,而且治住了全国洪水之灾。这便是“月儿弯弯照九州”之“九州”的肇端。

后来,和大禹一起治水的契(音薛)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商,赐姓子氏”。商地古称商国,即契之封国。

商洛人,为祭祀这些古代治水英雄,曾在境内多处修筑“禹王宫”、“契庙”。

四皓,是战国时秦国传授《诗经》的四位博士,即,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四人因见秦政暴虐,怀着“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的情志,相继隐于终南深山,后同隐商山(以称地肺山,在今丹凤县城西南,秦时属商县),过着“岩居穴处”,采草木这英以充饥的清贫隐逸生活。角里先生初隐在秦岭深山的商南县城北双峰山,本地人民看到角里先生辞官不做,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十分敬佩,遂将先生隐居之“双峰”改称“角山”,称谓至今。

相传,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六月的一天,商南县知县罗文思信步东门上了东岗(东门外一小山丘),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位老翁,红颜白须,神采奕奕。罗问:“老翁贵姓高名?”老翁笑呵呵地答道“角里”。罗又问“家住哪里?”老翁用手指向城北双峰山,转眼间,老翁不见了。罗知县请工匠在见到老翁的地方竖一石碑。碑文横额“北望双峰”,中间为“角里先生隐处”6个大字。右边刻注“先生秦时人姓周名术字元道隐城北双峰今角山。”左边注“大清乾隆十三年六月上浣商南县西蜀罗文思立”(石碑现存商南县文化馆),以示尊崇。此传说虽有点奇妙,但与碑文对照,确是该县知县罗文思所立。

后角里先生与其三人联系考察,认为商山地处丹江南岸,山高而不显陡,地阔而易隐身,依山傍水,森林茂密,山青水秀,风景迷人,且盛产商芝等草木本食物,是适宜隐居之地。他们同隐商山后,借山穴建茅舍,日间在弯弯曲曲的深山幽谷中采摘商芝、野果充饥,吟诗作歌(即《采芝歌》,每人一句,上对下联: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林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四人合言]唐虞往矣,吾当安归?”)倒也无忧无虑,安闲自得。

汉高祖刘邦闻此,曾派使臣进山请四皓出山辅佐,他们认为刘邦“轻士善骂”,拒而不受。四皓先生不贪官禄,高风亮节,博得了世代人们的敬仰。

商州市城东35公里的孝义湾,原名“孝爷湾”,其来历故事为同其产“孝义柿饼”一样,闻名遐迩。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户由父亲、儿子、孙子三代人组成的人家。儿子不孝敬父亲,认为老人年老多病,是个累赘。这些孙子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总想找机会说服父亲。一天,儿子自制了一副担架,让孙子帮忙,言说抬着爷爷去医院看病。儿、孙俩抬着爷爷,来到丫环崖畔歇息时,儿子对孙子悄悄耳语,要将爷爷同担架一起从陡崖上撂下去,落个零干。这时孙子以为机会已到,便不慌不忙地说:“不,爹爹。这副担架是些作的,不能撂,等将来你也走不动时,我还要它抬你呢。儿子听了孙子的话,大为震惊和羞愧,便说:“快将你爷爷抬回,不能撂了!”就这样儿子又抬回了爷爷,从此万分孝敬,被方圆群众传为佳话。孝爷湾就由此而得名。

罗汉洞前香火旺

距洛南县城25公里的柏峪寺街对面的洛水北岸,有一悬崖,名叫洞儿崖。洞儿崖的山腰峭壁上,古柏苍松间密布着36处大小不同、纵横交错的石洞,在祥云飞渡中时隐时现,十分可观,人们称它“罗汉洞”。登罗汉洞,可远眺白云、兰天和连绵起伏的山恋,近看田园、村舍和洛水蜿蜒,鱼游浅底,鸭浮水面。在通往罗汉洞的石门下边,竖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汉唐古迹”四个大字。

相传,在汉唐时期,柏峪寺附近有18个乞丐。白天,他们分头沿门乞讨,夜晚腹中无食,加之身上衣单,饥饿难耐,便常常围坐在一起,生火取暖。一天,他们从山上取来了檀香树的枝叶,燃起了熊熊大炎。倾刻,香气四溢,香烟袅袅,飘上云天。此时,玉皇大帝正在天宫休息,闻到浓浓香气,十分惊奇。心想:人间什么人破费,香火这样旺盛?他拨开云头,往下细看,原来是18个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乞丐在燃烧檀香。玉皇大帝误以为他们在焚香拜佛、乞求上苍,便生也一片怜悯之心,传令土地,封他们为“十八罗汉”,令其在石洞里长期安身,享受人间香火供品。石洞也因此而得名“罗汉洞”。后人为纪念这18个罗汉,特铸造了18个体高5尺、面貌不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铁罗汉,现石洞里1110个小罗汉为伴。[4]

农业药业

近年来,商州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载体,依托种植、畜牧、旅游等重点生态产业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造国道沿线百里“绿色长廊”。至2003年,全区建立了刘湾中药材示范园、杨峪河丹参、张村桔梗等18个无公害药源基地,刘湾大蒜、沙河子胡萝卜、杨峪河双孢菇等6个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基地,孝义、沙河子、牧护关、大荆等9个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全区发展中药材10万亩,总产值达1亿元;蔬菜6.5万亩,总产值达7875万元;食用菌袋料栽培550万袋,天麻200万平方米,总产值达5300万元;高农业,健康发展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7800吨、5000吨、900吨,畜牧总产值达1.1亿元。同时,以牧护关避暑山庄等生态旅游项目为龙头,促进当地紫豆角、水杂果等天然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目前,“商山桔梗”“孝义黄芩”“商州天麻”、“孝义柿饼”、“黑龙口白条肉”、“黑龙口豆腐”、“大荆畜禽”等农产品已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药业

商州地处秦岭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中草药最佳适生地。境内现有野生中药材800余种,挂牌出售140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陕西天麻、桔梗、二花、黄芪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

近年来,商州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全区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1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5%、13倍和16%。建成了刘湾百亩中药材示范园,杨峪河丹参基地,大赵峪梁铺、白杨店唐寨子、于塬3个千亩黄姜基地,大荆砚川千亩丹参基地,孝义千亩黄芪、千亩板兰根基地,张村千亩桔梗基地等18个有一定规模的药源基地。黄姜、丹参、天麻、桔梗、黄芪、柴胡、板兰根、黄芩、丹皮、白术、二花、五味子、山茱萸等13个骨干品种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丹参已于2003年通过国家级GAP认证,柴胡、桔梗、黄芩GAP项目开发正在争取国家认证。全区成立了10个中药材产业协会,在药农培训、中药材推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5]

自然资源

境内木本植物共有259种。草本植物发现的有820种,采集鉴定标本249种,分属58科。由于山地的影响,气候条件沿垂直方向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植被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形成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带。商州的植被分带(区),可分为低山河谷栽培植被区,(海拔1200米以下),低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200-1800米),中(高)山桦木林带(海拔1800米以上)。

低山河谷栽培植被区

此植被区主要分布于丹江、南秦河、板桥河、大荆河河谷川道及其两侧坡塬和山地,海拔1200米以下,山势较低,地形开阔平缓,水热条件较好,是境内主要的农作物、果树、用材树栽培区。本区的木本植物主要是落叶用材树、经济树。针叶树有天然的侧柏林,人工抚育的小片油松林。草本植物主要是各种农作物以及杂草。本区植被突出的特点是受人工影响大。

粮食作物3大类,20种,234个品种。

禾谷类玉米、小麦、水稻、大麦、谷子、糜子、高梁、荞麦、洋麦。

蔬菜作物洋葱、春花白、夏花白、西红柿、黄瓜、辣椒、梅豆、南瓜、西戎芦、芹菜、香菜、韭菜、莴笋、菜花、冬瓜、笋瓜、丝瓜、葫芦、大白菜、白萝卜、大葱、秋花白、蔓青、莲菜、芥菜、热萝卜、苤蓝、茭白、大头菜、油白菜、胡萝卜、大蒜、菠菜、黑油菜、大青菜、刀豆、山药等。

经济树核桃、柿子、板栗、漆树、苹果、梨、桃、杏、葡萄、樱桃、猕猴桃、花椒、李梅等。

用材树侧柏林是此植被区内唯一的林带、分布于丹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坡地。一般为幼龄林,总覆盖度40-50%,平均树高4-8米,胸径一般为20厘米以下。林中星散分布的其他乔木有山刺柏、油松、黄连木等。林下有灌木和草本植物。刺槐呈零散分布,也有人工栽植的小片林,分布于谷坡及低山丘陵的坡面上。“四旁“栽植的用材树主要有红椿、白椿、中槐、白杨、泡桐等。

灌木藤木类马桑、酸枣、胡颓子、沙棘、锦鸡儿、榛子、黄栌、苦木、马皇梢、荆条、忍冬、柴穗槐、五味子、葛藤、南蛇藤、二花、卫茅等。

药用植物桔梗、白术、黄芪、红参、沙参、半夏、当归、生地、远志、白芍、瓜蒌、天麻、茵陈、薄公英、地丁、金银花、白芨等。

草本植物铁杆蒿、白茅、白羊草、黄菅草、野菊、茵陈等。

行政区划

商州区辖4个街道、16个镇、10个乡:城关街道、大赵峪街道、陈塬街道、刘湾街道、孝义镇夜村镇、白杨店镇、张村镇、沙河子镇、杨峪河镇、金陵寺镇、黑山镇、杨斜镇、麻街镇、黑龙口镇、牧护关镇、大荆镇、腰市镇、板桥镇、北宽坪镇、上官坊乡、砚池河乡、麻池河乡、阎村乡、三岔河乡、红门河乡、西荆乡、李庙乡、蒲峪乡、龙王庙乡。[6]

历史沿革

北周置商州,1913年改县。据《太平寰宇记》:“取古商于之地为名。”1987年设市。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4号):撤销商洛地区和县级商州市,设立地级商洛市。商洛市设立商州区,以原县级商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商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大街。

城关镇、夜村镇、金陵寺镇、大荆镇、黑龙口镇、杨斜镇、北宽坪乡、碾子凹乡、广东坪乡、韩子坪乡、大河面乡、黑山乡、上官坊乡、阎村乡、药王坪乡、砚池河乡、松树嘴乡、两岔口乡、孝义乡、张墹乡、两水寺乡、白杨店乡、会峪乡、铁炉子乡、牧护关乡、火神庙乡、引龙寺乡、三岔河乡、韩峪川乡、肖塬乡、红门河乡、麻街乡、三十里铺乡、土门庵乡、管家坪乡、仁治乡、陈塬乡、刘湾乡、杨峪河乡、砚川乡、腰市乡、马角山乡、李庙乡、西荆乡、东峪乡、沙河子乡、张村乡、梁铺乡、三贤乡、西墹乡、看山寺乡、板桥乡、水道河乡、龙王庙乡、郭村乡、蒲峪乡、麻池河乡、林岔河乡、东岳庙乡、牛槽乡。

2000年,商州区辖4个街道、13个镇、1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30883人,其中:城关街道79055人、大赵峪街道18096人、陈塬街道14421人、刘湾街道17688人、孝义镇14376人、夜村镇16699人、白杨店镇19170人、张村镇16296人、沙河子镇16495人、扬斜镇11626人、麻街镇16826人、黑龙口镇20157人、牧护关镇9789人、大荆镇27994人、腰市镇17056人、板桥镇14332人、北宽坪镇10675人、西涧乡10244人、三十里铺乡5778人、上官坊乡7007人、砚池河乡3741人、松树嘴乡6714人、麻池河乡11838人、牛槽乡6377人、东岳庙乡4621人、阎村乡6321人、三岔河乡13836人、红门河乡8933人、西荆乡13024人、李庙乡11916人、马角山乡3902人、蒲峪乡5714人、龙王庙乡6693人、大河面乡4447人。[7]

特色旅游

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一是牧护关避暑度假区,包括湘子苑、文公斋、刘秀阁、牧童乐4中风格的别墅群;二是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包括滑雪(草)场、攀崖、射击、射箭、垂钓园、匹特博(彩弹气枪)、遛马场、牧羊烧烤和徒步观光游览;三是韩愈祠、湘子洞人文景观游览区,包括韩愈祠森林公园、湘子洞、商州人文历史民俗博物馆、秦巴山区生态博物馆;四是绿色农业观光区,主要包括畜牧小区以及生产一季玉米、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等。一期工程占地39亩,总面积26800平方米,现已建成30栋欧式别墅,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会议中心(餐饮、娱乐)楼一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目前,滑雪(草)场、度假村及会议中心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我们还推出了“农家乐”项目,已有20户挂牌营业,这里有极富牧护关地方特色的一系列餐饮食品:牧护关洋芋糍粑、秦岭之巅红豆稀饭、牧护关豆腐干、秦岭腹地酸菜杂面、牧护关紫豆角干面、文公乐大烩菜、湘子笑杠子馍、秦岭散养鸡蛋、家养野味等。[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