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商鞅

移除 6,3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商鞅'''({{bd|前390年||前338年|catIdx=S商}}),[[中國]][[戰國]]時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ref>《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ref>慎到主张以国君的权威和权力治国,为势派;<ref>见《韩非子·难势第四十》。</ref>而韩非为法家三派的集大成者。}} 代表人物。[[卫国|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ref>後因在[[河西之战 (战国)|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
== 生平 ==
=== 第二次变法 ===
[[咸阳市|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ref>主要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bgcolor="#CCCCCC"! width=19% | 改革方略 !! 具体措施|-|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井田]]。<ref name="秦史稿">{{Cite book|author=林剑鸣|title=《秦史稿》|location=上海市绍兴路54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1981年2月|pages=第183页至第185页、第190页、第204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 || “陌”指亩与亩之间的小道,“阡”指百亩与百亩之间的小道,封疆则指大块田地周围所建筑的封土堆和矮墙,是土地所有者的标记。商鞅变法时为充分利用秦国国内的土地和劳动力,重新划分了全国耕地,去除了原有的阡陌封疆,将贵族的闲置耕地收回国有后重新分配,改周制百步为一亩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通典·卷一百七十四·州郡四·古雍州下》:按周制,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即一顷也。商鞅佐秦,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于是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ref>商鞅还下令恢复了旧制的辕田,规定耕种辕田者不必按旧制每三年将土地交还国家,也不需根据辕田的分配迁徙搬家。<ref>《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东雄诸侯。颜师古引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废,商鞅相秦,复立爰田…爰在其田,不复易居也。</ref>此外,商鞅还下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ref>《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推行县制 || 将秦国国内村庄合并为41县<ref>{{Cite book|author=郑良树|title=《商鞅评传》|location=南京大学校内|publisher=南京大学出版社|date=1998年12月|pages=第139页|ISBN=7305032999|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这里的“三十一县”应当是“四十一县”之误,秦统一天下后全国置四十一县,司马迁乃就最后的县数来说,三、四古时多积画为文,所以容易致误。《史记·秦本纪》“考证”说:“诸本三作四。”可谓明证。}}</ref>}},县衙内设置[[县令]]处理县内政务。<ref>《史记·卷五·秦本纪》: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ref>前349年,秦国开始在各县设置定额俸禄的官吏。<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十三年,初为县,有秩吏。</ref>满万户以上的县设置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置[[县长]],俸禄三百石至一千石不等。县令、县长之下设置[[县丞]]辅佐县令,设置[[县尉]]处理县内军务,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不等。此外还设若干俸禄一百石以下的[[少吏]]协助工作。<ref>《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ref>|-|初为赋 || 在征收田租的基础上,秦孝公于前348年开始在国内加收口赋,即[[人頭稅|人头税]]。<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孝公)十四年,初为赋。</ref>|-|统一度量衡 ||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规定1标准尺约合今0.2308864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0063492公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平斗桶权衡丈尺。</ref>规定六尺为一步,<ref>《通典·卷一百七十·刑法八·宽恕 囚系 舞紊 峻酷 开元格》:秦孝公纳卫鞅说,变法令,舍人无验者坐之,弃灰于路者刑,步过六尺者罚。</ref>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ref>《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七》引《风俗通义》:秦孝公以二百四十步为畮,五十畮为畦。</ref>|-|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 || 为统一思想明确法令,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商鞅下令焚烧《[[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来明确法令。商鞅同时下令在秦国国内杜绝走后门的私人请托,禁止他国士子通过游说获得官职。《韩非子·和氏第十三》: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执行分户令 || 为彻底挖掘国内剩余劳动力,去除秦国民间戎狄风俗。商鞅颁布法令废除大家庭制,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ref>|} 经过第二次变法后,秦国国力更加强大。[[周顯王|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秦孝公)二十年,诸侯毕贺。</ref>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与秦孝公签订停战盟约。<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韩昭侯十一年(应为十五年),昭侯如秦。</ref>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ref>《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ref> 
=== 赵良的警告 ===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秦惠文君]]继位。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文君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况且君上您与商鞅有仇,愿君上早下决断。”《战国策·卷三·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ref>公子虔等人也告发商鞅謀反,秦惠文君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至邊關,晚上想住宿旅店,因未带身份證件,店主不知道是商鞅本人,害怕新法連坐而不敢留宿。商鞅感叹到:“制定的新法竟然遗害到了这种地步”,这就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历。《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ref>
商鞅带领亲属及手下随从逃亡至魏国,魏将[[穰疵]]怨恨商鞅用欺骗的手段俘虏公子卬、击败魏军,将其驱逐回秦国。<ref>《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论·无义》:公孙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穰)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卬也,吾无道知君。”</ref><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ref>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地,发动邑兵攻打[[华县|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商鞅战败死于彤地{{NoteTag|关于商鞅身亡的地点,《[[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記載為「彤地」,《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记载为「郑黾池」。《史记索隐·商君列传》引《盐铁论》记载为「彭池」,《史记集解·商君列传》引東晉[[徐广]]曰:「黾或作彭」。参考黾池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距离华县很远,而且两地之间夹有魏国,商鞅身亡于此地不合情理。杨宽认为商鞅身亡的地点应该为彤地,彤地在今华县西南,为郑县附近的小邑,见杨所著见《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388页}}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車裂|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应为彤地)。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ref><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二十四年,孝公薨,商君反,死彤地。</ref>商鞅死后,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ref>《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2}}
 
[[Category:东周軍政人物]]
[[Category: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Category:秦國军政人物]]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