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启功 (元白)

启功 (元白),(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 ),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原名“爱新觉罗·启功”,中国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国学大师[1]。北京人,满族,属正蓝旗,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后裔,清雍正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但自己明确表示不再以“爱新觉罗”或“金”为姓氏,而自姓“启”,字元白,也作元伯。曾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辅仁大学教授。2005年2月9日下午6点,因突发脑血栓昏迷住进北京北大医院,其后肺部被感染,昏迷至6月30日2时25分,因脑血管、心血管病并发症逝世[2]


目录

简介

 
启功书法

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曾从戴姜福学文史词章﹐从贾尔鲁﹑吴熙曾学绘画﹐后又受业于陈垣。启功远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 5子和王弘画﹐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科举出身的知识分子﹐后家道中落。他幼年丧父﹐少年失学﹐凭勤奋自学和拜求名师而成一代名家。

他6岁临《九成宫》﹐11岁学《多宝塔碑》﹐20馀岁学赵孟𫖯《胆巴碑》﹐后改学董其昌米芾﹐再后杂临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而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

他的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秀且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主张师法古人墨迹﹐认为碑刻要经过刀刻﹐再加多年风化剥蚀﹐不易见其原貌﹐墨迹则可看出古人如何运用笔墨﹐师墨迹可以得自然灵活之气﹐甚至认为看碑也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他自己则半生师笔不师刀。他还一反古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之说﹐特别重视结字。认为结构对了﹐姿态自然出现。他经过潜心研究﹐得出每个字的重心不在正中﹐而在偏左或偏上的结论。

启功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辅仁大学附中国文教员﹐辅仁大学助教﹑教员﹑讲师﹑副教授。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又曾长期兼事文物鉴定工作﹐先后兼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又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佛教图书文物馆董事﹑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又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文化组副组长[3]

启功精于古文﹐又有长期的书画实践和接触古书画的机会﹐因此在鉴定古书画真伪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将出土的古代墨迹和传世的摹本﹑刻帖反复比较﹐从多角度加以论证。如他以传世《曹娥碑》文辞之谬误﹐断定传为王羲之所书之不实﹔从宋代有关书中得到启发而推断传世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系宋人用于黄绢屏障的临摹品﹔以及考证《鹡鸰颂》为唐开元(713~741)年间翰林供奉所书而非唐玄宗作品等﹔他还考证了孙过庭《书谱》墨墨迹是原本﹐怀素《自叙帖》墨迹本不是苏舜钦补缺的那一本等﹐都是具有独创见解的。启功著述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启功早年作画颇勤﹐善山水﹐风格秀逸﹐继承了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

主要学术成就

 
书法大师启元白——绘画艺术

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学者,如叶昌炽、翁方纲等研究历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知书法,而略其辞章之习。

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硾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期间,虽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如香港学者陈胜长曾撰〈绢本《孝女曹娥碑》墨迹考辨〉与之辩论,惟启功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深厚学养,对陈氏之立论作出有力反驳,并深责陈氏之说乃“一派胡言”,终使《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得以辨明。详细论述请参考启功《论书绝句》、《古代字体论稿》、《论书札记》等书。

著作

  • 《古代字体论稿》
  • 《诗文声律论稿》
  • 《启功丛稿》[4]
  • 《启功韵语》
  • 《启功絮语》
  • 《启功赘语》
  • 《汉语现象论丛》
  • 《论书绝句》
  • 《论书札记》
  • 《说八股》
  • 《启功书画留影册》

视频

启功《东方之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