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喷火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喷火鱼
pen huo yu

中文学名:喷火鱼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鲈形目

科:天竺鲷科

属:天竺鲷属

喷火鱼,广泛分布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和印度洋之中,体长20厘米左右,是一种吞食介形虫后能排放发光物质的天竺鲷。[1]

质疑与真相

不过,泡水是保存白磷的基本方法,又有哪一种磷化合物能在水中燃烧呢?鱼类身体的含水量很高,即便真能收集到可以在水中燃烧的物质,难道喷火鱼不会先对自己构成伤害吗?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的小鱼并没有喷出熊熊烈火,而是吐出了一团云雾状的幽暗蓝光。所谓"3米多长的火焰",只不过是少许发出蓝色荧光的液体。同时有一个细节,在它们的肚子突然闪闪发亮之前,暗色天竺鲷们先是吞下了一个小黑点。它们随后吐出的蓝色光雾之中,也飘动着一个奇怪的小亮点。

事实上喷火鱼是一种名叫暗色天竺鲷的小鱼,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相当常见。然而暗色天竺鲷不具备任何生物发光的能力,真正发光的是介形虫。

介形虫是一类纤小的海洋甲壳类动物,长相和大小都有点像淡水中的鱼虫。不少种类的介形虫在体内演化出了精妙的腺体,可以产生含有荧光素的液体,以及另一种含有荧光素酶的液体。只要混合两种液体,发光介形虫就能瞬间发出蓝色的冷光。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水兵曾经大量收集发光介形虫,用作夜间察看海图时的天然光源。

对于介形虫们来说,发光能力首先是一种性命攸关的防御绝技。一旦在暗夜中察觉到了偷袭的天敌,介形虫们就会突然发出明亮的荧光,试图在对方眼花缭乱的时候乘机逃脱。如果被敌人吞下肚,介形虫就会立刻喷出大量荧光液体,把对方的身体照得像个透亮的蓝色小灯笼。为了不成为更强大捕食者的显眼目标,暗色天竺鲷只得立即把介形虫吐出来,这就是我们在所谓的"喷火"。

介形虫不仅用生物发光保命,还用绝妙的闪光舞蹈求爱。在合适的夜晚里,它们会在幽暗的海水中不停游动,同时有节奏地闪烁着蓝色的微光,尽情向家族中的异性展现魅力。

它们的求爱之舞长达45分钟以上,其间会不断变换闪光的频率和游动的方向。数以亿计的发光介形虫一起翩翩起舞之时,漆黑的海水中顿时出现了无数蓝色光点,辽阔的大海也随之变得像银河一般璀璨梦幻。

天竺鲷

对天竺鲷而言,太平洋磷虾和细鳌虾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种类。它们的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分别为46.08%和37.46%,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7.90%和21.98%,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7.80%和12.80%.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及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天竺鲷的总空胃率14.01%,胃饱满系数最高76.69‰,平均11.26‰.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夏秋冬逐次提高。不同体长组的多样性指数以41~50 mm体长组最高,然后逐次降低;均匀度则呈现出先随个体的生长而降低,至体长61~70 mm后趋于稳定的状况。天竺鲷的营养级3.39级,春夏秋冬分别为3.31、3.59、3.39和3.33级。研究表明,细条天竺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兼食部分游泳动物;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食物优势度集中;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

视频

现象解释:喷火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