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木(馬明葆)
作品欣賞
嘎拉木
在我的家鄉寧夏海原縣鄭旗鄉的山谷里生長着一種神奇的植物,當地人稱「嘠拉木」,嘠拉木不但食之甘甜可口,而且極具觀賞價值,無論花開季節還是果實成熟季節都有很大的觀賞性。
嘎拉木是一種蒺藜科野生植物,它的枝葉形似枸杞枝葉,也許與枸杞、狗牙刺(地骨皮)等植物屬於近親。不同之處是枸杞、狗牙刺的枝條堅硬並向上生長,而嘎拉木枝葉柔嫩,懸垂在懸崖峭壁上,比枸杞、狗牙刺生長的隱逸而優雅。
嘎拉木果實形似櫻桃,但比櫻桃小,狀如枸杞,卻比枸杞圓。如果把嘎拉木比作櫻桃,它的味道比櫻桃的味道更醇香、更甘甜;如果把嘎拉木比作枸杞,它的果實比枸杞更透亮,更鮮嫩。
嘎拉木與瑪茹子、奶瓜瓜、絲瓜瓜等天然野果一樣,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童年最美好的免費果實,也給我們童年的記憶增添了許多斑斕的色彩。
每年五月下旬是嘎拉木花開綻放的季節,家鄉的山谷便進入銀色的花季。嘎拉木繁密的小花鎖滿枝條,懸崖上一簇簇、一叢叢的銀花如堆雪、如浪花,把一條條山谷映襯得銀光豁亮。
而當麥浪泛起金波,深谷溝壑一片火紅,家鄉的嘎拉木便到了成熟的季節。那一道道山溝間,懸崖峭壁上一串串,一簇簇的紅珠子琳琅剔透,似瑪瑙,如寶石。那層層疊疊的,一片一片的紅珠子在翠綠枝葉的陪襯下把一道道山溝裝扮成一年一度最迷人,最有誘惑力的地方。
每當此時,成群的鴉雀、鴿子便飛旋在一道道山溝間,盡情地啄食着大自然賜予的美食。一群群呱啦雞歡叫着,呼朋喚友,似乎在歡慶一年一度「美食節」的到來;這時候,一群又一群光着腳丫的孩子便來到嘎拉木最多、最紅的山溝里,冒着風險,爭先恐後地攀上山崖,摘取一串串最誘人的嘎拉木,更小的孩子便撿起石塊扔向最多、最紅的嘎拉木堆,一顆顆飽滿的嘎拉木金光閃閃地散落下來;放羊娃娃在食足嘎拉木的同時把熟透的嘎拉木裝在水壺裡,然後搖啊搖,直到嘎拉木變成一壺甘甜可口的果汁,而後心滿意足地上山去了。
採摘嘎拉木不僅可以解饞,更是一種樂趣,也是孩子們比能力、比冒險精神的一種活動,誰採摘的嘎拉木又多又好,誰便是被羨慕的對象。
嘎拉木屬多年生植物,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縱使乾旱少雨,草木不生,嘎拉木依然把翠綠的枝葉綻放在春天的陽光下,把火紅的果實展現在夏日的驕陽里。
「嘠拉木」一詞是蒙古語,其意為「火紅」「火紅的」。它的來歷很神秘,傳說更神奇。據有關植物志記載,嘠拉木的故鄉在青藏高原。唐朝時鄭旗一帶是大唐和西域的交界,唐和吐蕃在這裡展開過數次拉鋸戰,吐蕃曾一度攻陷長安,統治鄭旗一帶長達80年之久,傳說吐蕃統治者因思念家鄉把喜馬拉雅一帶美麗而食之甘甜可口的嘠拉木移植至此。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發現此火紅的嘎拉木而不知其名,便依其色而稱「嘎拉木」。
家鄉的嘎拉木紅了一茬又一茬,我無數次嚮往着再一次去摘取那玲瓏剔透的嘎拉木,但總是錯過一茬又一茬。去年夏日我終於沿着童年走過的小徑,看到了那無數次在夢中紛擾的嘎拉木。嘎拉木依然像童年一樣枝繁葉茂,生機盎然,而我們已不再是童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