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四分五裂(汉语成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成语
图片来自 学习力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四分五裂(拼音:sì fēn wǔ liè)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四分五裂”的原义是分裂成很多块;形容一个整体不统一、不完整;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补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四分五裂
  • 拼 音:sì fēn wǔ liè
  • 注音字母:ㄙˋ ㄈㄣ ㄨˇ ㄌㄧㄝ
  •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

成语出处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四分五裂”。

成语故事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和谋略家。他的外交策略,帮助秦惠文王游说各诸侯国与秦国结盟。而在此之前,秦国之外的六国已经联合起来组成合纵联盟,共同抗秦。

张仪想让魏国最先依附秦国,于是去游说魏王:“魏国是个小国,人口不多,但是交通便利,不管从哪个国家去魏国国都都十分方便。而这就给边界的防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魏国光守卫边境就需要十万士兵,还能剩下多少兵力用于作战呢,再加上魏国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在各国战争时受到牵连,沦为战场。要是那几个邻国一起出手,魏国的国土就四分五裂了。”

魏王忙问:“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张仪回答:“魏国想要平安,试图和那几个国家联合是完全没用的。魏王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和秦国合作,有了强大的秦国做后盾,还有哪个邻国敢轻举妄动?而若是魏王不及早做选择,等到临近的韩国先归顺了秦国,必定会来攻打魏国,到时候魏国还有活路吗?”张仪一番话说得魏王心服口服,他立刻答应和秦国结盟。之后其他几国也纷纷效仿,六国合纵联盟也就此瓦解了。

成语寓意

张仪巧舌如簧,采取种种手段吓唬魏王,其目的无非是想让魏国和秦国和好而魏王恰好不明就里,中了张仪的圈套。可见,对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因此,面临困境时要处变不惊,权衡利弊,再作决断。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四分五裂”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形容一个整体不统一、不完整。 [1]

运用示例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顾,便好发出苛刻的号令来。”
  • 现代教育家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常见近义词举例:

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坚固- 牢固 晶莹-剔透 危险-损害

弥漫-弥散 奇怪-稀罕 慈祥-和蔼 照例-循例 喧闹-喧哗

常常-屡屡 洁白-雪白 朦胧-模糊 讨厌-憎恶 依然-仍然

详细-细致 想念-思念 高兴-喜悦 着急-焦急 强盛-强大 [2]

常见反义词举例:

逐渐-立刻 感动-冷漠 仍然-未曾 愿意-反对 瞬间-永远

惊慌 -镇静 想念-忘怀 快乐-痛苦 清醒-恍惚 周围-中间

害羞-大方 飞快-缓慢 忽然-渐渐 透明-浑浊 储存-动用

胆怯-勇敢 难过-高兴 陌生-熟悉 敏捷-笨拙 继续-中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