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风光)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是以作物学科为优势、生物科学为特色,农学为主体,涵盖理学与管理学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二级学院[1],先后从农学院(系)独立出的小麦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和玉米研究所的教学和学科建设由学院统一管理。

开设科系

学院下设植物育种与种子工程、植物生产学、植物保护学、生物技术、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等5个系,1个教学实验站,5个研究开发机构。学校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和水稻研究所的教学和学科建设由学院统一管理。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3人。专兼职教师1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1人(正高39人,副高32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63人;45人具有博士学位,49人具有硕士学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院开设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等6个本科专业。近年来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目前有在校本专科生2077人,博士研究生116人,硕士研究生321人。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已有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遗传育种为国家、农业部重点学科;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作物生物工程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9人。专兼职教师近15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24人(正高70人,副高54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90人;专业教师98%以上都具有博士学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国家“百千万”一二层次人选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1个(西南作物特异基因发掘与利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1人。

学院宗旨

学院始终把本科教育教学作为中心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先后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编制与修订,明确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形成了规范、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办学成就

2000年以来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9篇。发扬“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开拓实践教学新途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本科生先后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国家二等奖、三等奖及四川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三年来,已有17篇本科生参与科研论文公开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13篇,一级学报8篇;一些研究成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注重原始创新与社会服务,包括小麦、玉米、水稻三个研究所在内的专兼职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培育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上百个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亿余亩,创社会经济效益过200多亿元,为四川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有11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年均发表论文100多篇。

视频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相关视频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军训慰问演出舞蹈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篮球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