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成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成都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 超大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美食之都, 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2月,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 截至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2126.8万人。 成都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地。 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2023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4.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370.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5109.0亿元,增长7.5%。[1]

[]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根据“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基本可以推定,至迟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 先秦时期 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前367年)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两汉三国时期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 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将益州从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 “南方丝绸之路” 的起点和重要口岸。 三国时期成都为蜀汉国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政权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 “锦官城” 而获得 “锦官城” 和 “锦城” 两个别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 隋唐时期 隋开皇二年(582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蜀郡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为尹。时又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成都为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号,而成都府依然不变。广明元年(880年),为躲避黄巢起义,唐僖宗驾幸成都。唐朝,以成都为中心的 “剑南西川道” 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 “蓉城” 的别称。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初年,成都诞生了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 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峡四路之一)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五代前、后蜀和两宋,成都的繁荣再一次达于鼎盛。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使当地的生产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总管府,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首府驻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朱元璋封其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清朝设置四川省于成都。皇帝另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府。康熙年间,清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并繁荣至今。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置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成都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撤销四川省,成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川西行署区的驻地。 1952年9月1日,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1993年,国务院确定成都市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2016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31.58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万人。从常住人口规模看,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市)县是新都区,有155.85万人。常住人口排名,前三位的镇(街)分别是,四川天府新区的华阳街道(44.40万人)、双流区的东升街道(43.97万人)和西航港街道(39.88万人)。常住人口最多的村(社)是,双流区西航港街道的常乐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最少的区(市)县是,蒲江县,有25.56万人。 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 2126.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6 万人,增长0.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1699.1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9.9%,比上年末提高 0.4 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 157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5.4 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68.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