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四川卢比

银质四川卢比

四川卢比是清政府针对英帝国主义者对我国西藏进行经济侵略这一特殊情况批准铸造的,仅行用于康藏地区。[1]

四川卢比是1902年至1958年间广泛流通于康巴地区的一种地方性银铸币,是我国藏族]地区历史上铸造、流通的两种银铸币之一,在我国近代史上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在中国银铸币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四川藏洋不仅是研究藏族历史,也是研究藏汉民族交往史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要佐证。[2]

四川卢比面值分一卢比(重三钱二分)、二分之一卢比(重一钱六分)、四分之一卢比(重八分)三种。四川卢比从光绪28年到民国五年(1916年)在成都铸造,民国十九年(1930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康定铸造。[3]

目录

铸造分为四个时期和四类

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民国33年(1944年),先后在成都康定等地铸造。可划分为五个时期;
1.光绪二十八年前后,刘廷恕铸“炉关”银币,当为四川藏洋之始;
2.光绪三十年至宣统三年,成都铸造,含银九成左右;
3.民国3年至5年,成都铸造,含银七五成左右;
4.民国19年至22年,康定铸造,含银七成左右;民国23年至24年康定铸造,含银六五成左右;
5.民国24年至28年,康定铸造,含银不足一成。
[4]

制造背景

19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吞并印度后,为了在军事和经济上攫取更大利益,又以印度为基地,于光银质卢比绪十四年(1888年)和三十年两次大举武装入侵西藏。由于清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英军直抵拉萨,迫使清政府同英方签订了《藏印条约》与《拉萨条约》。

至此,西藏门户洞开,英印商人可自由到西藏进行贸易活动。在双方互市中,英方为保持经济上的进一步渗透,遂将其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卢比银币,由印缅地区源源不断大量输往藏地,几乎成了西藏地区的通行货币。印度卢比在西藏地区的广泛流通,严重破坏了藏地财政金融秩序,引起清政府一些上层人物的关注和不安。[1]

诞生

 
四川卢比

随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很快著手此项工作,在成都造市厂采用新式机器,开始大批量铸造仿照印度卢比形式的银币。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王侧面头象和英文国王名字,背面铸有英文“一印度卢比”及铸造年份。而四川仿铸之银元,正面采用光绪皇帝的侧面头像,背面铸有“四川省造”四字,四周环绕花草纹饰。面值分别为一元、半元(五角)及四分之一元(二角五分)三种,计合清库平银三钱二分、一钱六分和八分。此种新式银币,是我国最早有人物图象的银币,也是唯一有帝王头像的银币。

历史上,人们称这种仿造市为“四川卢比”、“川铸卢比”、“川卡”、“藏洋”。西藏民间还称之为“赵尔丰钱”。银币造出后,大批运销打箭炉以西,推行到康藏地区,作为当地主市流通行使。因其成色纯正、工艺精美,深受当地商民欢迎。当地财政机构也采取相应措施,在税收中,只收四川卢比,不收印度卢比。[1]

意义

四川卢比是清政府针对英帝国主义者对我国西藏进行经济侵略这一特殊情况批准铸造的,尽管其流通区域不广,仅行用于康藏地区,但在晚清抵制和驱逐洋元侵灌我国商品市场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四川卢比:中国唯一的光绪皇帝像的银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