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省文化协进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四川省文化协进会是1941年12月25日,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在重庆建立,为神职人员和上层教徒组织。该会以促进中国天主教文化为宗旨。

工作内容

其工作包括:以文字译着及艺术表现介绍欧美各国天主教文化;组织各种会社,以公教观点研究中国过去文化,向各国教徒宣传中国文化优点,整理中国天主教文献;聘请教内外学者举行讲演会及各种学术讨论会,与天主教各文化机关合作,以促进宗教文化;联合教外文化团体以致力中国文化建设;辅助各天主教大学与欧美本教大学交换教授学员。助成各大学新士林哲学讲座之建立;募集奖学金以培植公教青年;促进天主教社会服务等。

组织机构

文化协进会设理事长、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日常办事机构有秘书组、总务组、宣传组、组织组。总会会址设重庆,各省、市及海外设立分会。以重庆《益世报》为言论机关报。

文化协进会建立后,由于斌、牛亦赤、康思诚、杨慕时、方豪、高思等15人为理事并组成理事会;于斌、牛亦赤、康思诚等7人为常务理事并组成常务理事会;于斌任理事长。有会员500余人。

举办活动

1942年2月,文化协进会为国民政府文化宣传周举行祈祷日,特请万县教区主教王方济在重庆真原堂“献祭”,康思诚神甫讲演“爱国真谛”,召集100余会员,以“天主教的人生观”为题进行讨论。

1943年,为救济豫灾,文化协进会发起征集名画、墨宝古玩、玉石以及珍贵衣物、器皿等,举行义卖,所得义卖款救济灾民。

1945年10月,文化协进会为纪念已故马相伯、雷鸣远、费悦义、张善子、郑志声,特设5种奖学金。相伯、鸣远、悦义奖各2名,善子、志声奖各1名;相伯奖学金限于理科,鸣远奖学金限于文法科,善子、志声奖学金限于美术、音乐、戏剧,悦义奖学金无科别之分;申请人须是国内专科以上学校之公教清寒优秀女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文化协进会总会随国民政府迁移南京。

分会组织

于斌在四川期间,在重庆、万县、宜宾、康定等地教会中先后建立了文化协进会分会组织。

1944年,万县教区成立中国天主教文化协进会万县直属分会,参加会员100余人。该会在上海、香港、澳门等处购买大批书刊,供会员阅读。聘请知名学者讲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举行大弥撒庆祝胜利。1949年停止活动。

1944年,康定教区成立中国天主教文化协进会康定分会。该会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会址设在康定真原堂内,杨华明任理事长。次年,开办《崇真报》为言论机关报,举办过法文补习班。1949年前停办。

1945年11月,重庆教区成立了中国天主教文化协进会重庆分会。有会员140余人,设有理事会、监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刘航琛任理事长,会址设重庆真原堂内。次年,因刘航琛不理会务及停止向分会拨款资助,重庆分会活动自行停止。中西文化研究所系比利时本笃会的附属机构,于1947年在成都创建。所址在成都市羊市街172号。

1942年,本笃会修院院长文嘉礼通过驻重庆的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及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的本笃会传教士杨安然等人,拜会了蒋介石,呈述获准兴办中西文化研究所,并邀请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南充墨学家伍非白、着名画家张大千、成都教区主教骆书雅等人参加。

宗旨

该会以交流哲学、语言、历史、美术、音乐、神学等中西文化为宗旨。研究所设所长、副所长、研究员、秘书等职。本笃会修院院长文嘉礼兼任所长,副所长杨安然,研究员多数是本会的传教士,并聘请四川大学、齐鲁大学的教授黄觉民、孙伏园等担任秘书。

中西文化研究所成立后,研究员华伦士、魏明德等传教士继续在内迁的山东齐鲁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四川的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任教,利用讲学进行文化交流及学术研究。同时还邀请各大学知名人士到中西文化研究所为青年学生作学术报告,实习英、法等外语,以扩大本笃会在知识界中的影响。

中西文化研究所不定期出版哲学、神学及中西文化等内部刊物。同时从香港真理学会、澳门慈幼书局购买中文教会书刊,供应四川各教区。中西文化研究所还准备在成都外西四座磨兴办教会大学,后未实现。

1950年,本笃会传教士离境,中西文化研究所自行停办。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公教,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已成为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2]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会)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
  2. 耶稣创立了罗马天主教会(圣而公教会),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