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80年代(黄艳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回不去的80年代》是中国当代作家黄艳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不去的80年代
雨夜,读罢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掩卷良久心有戚戚。
那是一个集权裹挟纷争不断的时代后期,思想与文化劫难余波未了,连空气都噤若寒蝉,个体命运视如草芥,动荡煎熬迷思未来。
80年代初曙光微露,人们从那些单纯、压抑、扭曲的年代边缘觉醒,挣扎于禁锢的青春萌动,在理想、欲望与清纯里搏杀。面对依然无法掌控的命运,鄂西恩施利川边远土家公母寨,下乡锻炼的大学生小关,偶遇陪父流放的初恋同学丽雯,一场揪心虐恋序幕就此拉开。纯真时期本该美好的爱情,却带着特殊时代的镣铐。小关回城考研,结婚离异入狱出狱,悄悄回到小城为父亲骨灰迁葬,与寡居的丽雯再次邂逅并短暂缠绵,最终以劳燕纷飞的无奈结局和悲情宿命而告终。
小关远走他乡,颠簸流离中事业渐有起色。在淳朴边远的小城,女主却罹患癌症孤独离世,以短暂的生命,唱着哀伤孤绝的青春挽歌,演绎不为抵达只为成全的凄美。成全背后女主肝肠寸断的决绝,冷艳紧裹的聪慧,是爱的矜持与责任,是情到深处的孤傲隐忍,是不纠缠不放弃的远视,更是对现实残酷理想渺远的放逐和仰望,是人性致纯的高蹈。
坐于时光彼岸的雨夜,用怀旧之心读这样一则故事,以祭奠那些千疮百孔且并不太遥远的年代。借用野夫所言,追忆废墟上生长出来的美好时光。风雨敲檐子夜昏黄,再次审视曾经走过的无邪青春,舔砥蛮荒下暗陈的伤口,悲悯谓叹落红成泥。
野夫的文字,如跋涉于荆棘古道追溯有声的脚步,游走于古典与现实间,以唯美的厚重,承载着几代人泣血不羁的命运,辗转里总能戳中时代痛点。在爱恨情仇的江湖跌宕中,读出剜心般的生疼,让人沉湎潸然。正是这种刮骨疗伤的痛感,撕扯被命运蹂躏的不甘,踏过时间荒原,于情感废墟里,完成对时代的拷问和生命的检视。
章诒和如是评价:“野夫笔下那些美妙温软的情感,是怎样被一阵一阵的风雨冲光刮净——我读到的是他的心,看到的是他的泪。那独立之姿,清正之气,令我心生庄严。”
相比于无关痛痒的风花雪月,和治愈系心灵鸡汤,我更愿意去读读野夫,高尔泰。在那些灵魂跳动的文字里,去窥探揭开不为人知的年代疤痕,去沉思去疼痛。以切肤之后的反刍,觉察或远或近的人生,嗅出混沌里的一股清流,触摸永不消蚀的魏晋风骨。
中国作家阎连科在获得捷克世界文学一等奖获奖感言中说“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在这个宏阔多变的世界,渺如蝼蚁轻如鸿毛的我们,诚然不能实现社会改良的伟大使命,只能在推搡动荡的不断变革中跌撞思考。于春日乍暖还寒的雨夜,在这样的文字里,完成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对洪流远逝生命浮沉的追思;对逆流而上的不屈灵魂,心生敬畏与庄严。
作者简介
黄艳丽,女,江西铅山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