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回归朴素的教育(临清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归朴素的教育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回归朴素的教育》中国当代作家临清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归朴素的教育

2012-2-25

今天,在白雪纷飞中去听一个讲座

天是冷的,风是寒的,但这一切,因为那个敬仰已久的名字而变得温暖。我曾数次在他的博客中流连,在他的文字中感受思想的力量,在他的言行中找寻教育的真义,只是却从未曾谋面,因此,我的脚步是欢快而急切的!

没有正襟危坐的框条,没有慷慨激昂的论调,没有指点江山的居高,一切都是安闲的,仿佛行云流水式的随意。而我知道,正是这样的不经意地流淌,才是最真实的潺潺流水,不见源头也不见其终极。一切皆教育,早已随心地化入灵魂的每一个角落,润物无声!

从中,我读到了一个词:朴素!

朴素是什么?是泥土的颜色,是一切伪饰背后的颜色,是人性的颜色,是心灵的颜色,更是教育的颜色!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朴素丢失不见了呢?

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制度开始的那天起吧?哦,不,是从以成绩来考核教师不断涌现出的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考核开始的那天吧?还是,在不断增加的各种验收、各种人造材料的华丽登场的那天开始的呢?

教育,仿佛脱离了地气的海市蜃楼,只剩下空洞的华美。灵的工程师成了贩卖知识的工匠,自由活泼的孩子成了楼阁中被窒息的缺氧者!

如李先生所说,教育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自由无忧的心灵;所以教育本就是心灵的艺术,是师生之间心灵共呼吸、共感知、也共前行的艺术。本该如,温柔的风拂过柔软的草;如,温暖的手牵着另只稚嫩的手;如,偶有坚硬的石子掠过平静的湖面……学校,本就是盛放情感最多的地方,是心灵最柔软最细腻的地方,是真善美传播和汇集的地方!可我们的校园,却成了用来盛放考试和教会考试的机器,却成了考试之后荣辱得失的名利场!

心灵,就这样被架空在冷硬的考试机器之下,被搁浅在荒芜而喧嚣的浮世码头,被冷落,被忽视。

幸福何在,朴素何在?

难道,只是教育制度的过错,只是各种考核形式的过错,我们教育者就没有过错吗?

且问,我们的幸福何来?

来自学生的心灵!

而学生的心灵何在?

来自我们的心灵去点燃!

可,我们去点燃了吗?

是的,也许我们有理由抱怨冷硬的应试制度,是它,让我们仿佛带上了镣铐。让一个人带着镣铐去跳舞决非易事,只是却不是我们忽视心灵的理由啊!

我想起了几年前,第一次任教的往事。那时侯带着满满的珍惜和满足去教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觉得终于可以和学生建立一座紧密连接的桥了,于是,充满整个学期的是和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那种你来我往的细细的满足。课堂,似乎成了连接心灵的桥梁。我不曾去想考试的好坏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能有机会和学生共处,我很珍惜。而,正是这样的无心结果,结果却是出其的好——有师生之间的情意,也有足以荣耀的成绩!

这样的回忆,忽然让我明白,即便名利闪着多耀眼的光彩诱惑我们,难道我们师者就没有坚定的信念吗?——知道教育是什么,该给学生什么!

我想,那不正是成长路上的相互扶持,精神上的相互慰藉,心灵上的相互引领吗?而,决不是为了提高分数的精疲力竭,决不是为了堆砌自身荣誉的急功近利啊!

一个优秀的师者怎能失去坚定的教育理念呢?

何况,我们又怎样才能明白,越是注重结果,也就越丧失了过程的美好。仿佛,一个只盯着最后旅程终点的人,又如何收获路程中的美景呢?注重和学生心灵交会的过程,陪伴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就是幸福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又怎是一时得意的成绩所能带来的,因为前者只是刻板的数字,后者却是悠远的心香啊!

何况,评价一个师者的决不是单纯的成绩!我曾遇见过很擅长教学的老师,他总能考试均分第一,可是他人品很差,和学生关系也不好。那,这样的人算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吗?

不,决不是!

充其量不过是个很有技巧的教书匠,而决非成功的教育者!

某种程度上,我们师者的不幸福,不就是因为我们用冷硬的成绩笼罩着一切的缘故吗?仿佛经济大潮中一切因钱笼罩,人类精神的空间被羁押在物质的夹缝中一样。我们忽视着学生的情感心灵,学生也悲哀地与我们的心灵远离。成绩,成了心灵之间最大的隔板!可是,人心是渴望柔软,渴望接近的,那也正是心灵幸福的源泉。正如,我们喜欢踩在柔软的地毯上,远胜冰冷的大理石上;正如,我们栖居的家是精神的港湾,因为那里是可以释放一切情绪的地方……人性,本就是渴望柔软和温情的,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在走近人性,还是在远离人性呢?

有人说,那么,是否我们不考试就会幸福了呢?

这样的追问让我哑然,因为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原本就不是那么简单!

是的,不考试了,关注学生心灵了,去爱学生了,就真的幸福了吗?当然不是!

教育的艺术是以心灵抵达心灵,但如何抵达,却是更高深的艺术!

孩子犯错了,大声呵斥惩罚是教育,是为学生好,但未必是适合的教育;孩子无心学习,家长老师同监督严逼迫是教育,是为之好,但未必是成功的教育……有颗赤忱之心,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这都很好,但有了这,却决不意味着成功。因为,只有真正抵达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电流,若直接用强大的高压电只会造成伤害,只有转换成强度不等的交流点,才能适合电器的工作!孩子的心灵,我们得找到适合交流的形式!

李镇西先生说,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

我想,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不正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吗?不正是我们寻找的交流电吗?

我不禁想起一个事例,一个生活在冷漠家庭里的孩子,他在床上哭闹了半天,身边的家长也不会给他点水喝……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又如何能懂得感激,懂得付出。只因,他从来没有感受过爱,又如何能爱人?

欲得之,必先予之!

同样,李镇西先生给了足够的宽容改变了一个老师的事例深深打动了我,他让我懂得,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决不是负面的东西,而是那些积极鼓励的力量。也许,那只是朴素的人性最朴素的需求吧。

那么我们老师,若能在生活中,给以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宽容,学生又怎会以恶意报之呢?

即便,偶有学生不曾报之,我们又何必苛责一个未曾成熟的心灵呢?

只是一个孩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宽容呢?

即便我们不能收获春意,但我们要有播种春天的心情啊。

何况,心态,决定着我们的快乐与否!

心与心的交流,有时,我们需要深深潜入!

就象,那个暴躁暴戾的孩子,喜欢打架斗殴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去细细探究他背后的成因呢?许是那长久冷漠的家庭使然,许是身边结交的朋友之故……只有去求其源,温其心了,问题才能得以疏通!

而有时,我们却要浅会那些幼稚的心灵!

就象,那个把女生内衣高挂在树梢上的男孩,我们为什么不觉得他只是对青春期的好奇和恶作剧的心理呢?以成人的世俗的眼光去打量孩子,有时是多么的不必要!

用真诚的爱心对待学生,用理解尊重和包容走进学生,也许我们的幸福不知不觉中会多一些吧。

只是,盛开在大地上的幸福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个角落的,也可以是蔚然成荫的。也许那还要看那块土地的质地如何了。

一如,朴素的泥土中包涵越多的营养积淀,就越能结出丰硕的果吧!

我想,那份营养积淀里其实有个我们都熟悉的词: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不仅源自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艺术,更在于一个师者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真实形象。

注重自身形象的意义,时刻注意给学生的无形师范作用,对自己严格要求,其实,这就是一份无声的影响,一个道德的标杆,一份人格的魅力。

如李镇西先生所说,要学生尊敬老师,当学生在招呼老师的时候,师者真诚回礼了吗?比如要学生尊重劳动者,师者自己尊重打扫校园的清洁工了吗?比如在班上一本正经做着老师,到了办公室就可以在学生面前大谈庸俗笑话了吗?比如要求学生给人让座,自己在公交车上就可以抢起座位吗?

一个教师是怎样的人,最终还是以怎样的姿态站立在学生心里。

真正能在细节里征服孩子心灵的,才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让孩子们铭记很久!

那么,这样的老师就是最高境界的师者吗?

哦,或许还不是!

比起李镇西先生,真的还算不上!

在孩子心里落地生根,刻骨铭心,并追随向往的才是更高境界的吧。就象,李先生的学生说,长大后最想成为你!

也许,正因为教育是心灵面对心灵的,这更需要心灵泉水的汩汩流淌,永不枯竭。而,直面心灵的阅读与写作,不正是获得这样源泉的途径吗?

所以有人说,李镇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罢了。我起先并不以为然,后来却觉得很有道理了。阅读,正是不断提升心灵的方式啊。——局促的现实毕竟是狭隘而清浅的,心灵未免会有浮于表面的时候,而阅读正是让我们心灵得以沉潜的方式啊;那么写作呢,一如他每天的笔耕不辍,仅仅只是记录生活吗?当我们尝试了写日记之后,我们会发现,那不仅仅是记录心情,更是一个反思,反省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在呈现心灵,更是在不断修复心灵,完善心灵,使之能以更浩瀚而柔韧的力量面对更多的心灵!

如此,真实的幸福,会在某些瞬间悄然而至吧;或许,幸福的滋味,还不仅仅只是快乐,还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充实吧……

泥土是朴素的,教育不正如那朴素无华的泥土吗?是从一切虚浮的华表回归最后的本质,回到关注人性的大地上来;然而,泥土也是丰富而博大的,它是孕育一切希望和生命的源头,正如,每个师者,只有具备了泥土那丰富广博的内蕴,才能孕育出美好的心灵和人格;泥土也是充满生机的,只须驾以时日,在那朴素之上,终将开出姿态万千的花来,一如那些不断绽放的青春散发出的蓬勃的气息……

教育,因为这些朴素而幸福,而美丽!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