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柳河五七干校”的片段七(哈永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回忆“柳河五七干校”的片段七》是中国当代作家哈永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忆“柳河五七干校”的片段七
在柳河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期间,参加原木"归楞"的劳动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在木材加工厂里,凡是新采伐的原木,运回来都要先截成木段,短的为六七米,长的十多米,木段的长短与原木的粗细有关。新采伐的原木粗的直径有八九十厘米,细的也有六七十厘米。新伐的木头当年不能使用,必须把它们搬运堆放在一起贮存。
这些原木分量很重,轻的一根也有几百斤,重的近千斤。搬运起来全靠人力,粗的需要六至八人抬,细的也得六人或者四人抬。在木材加工厂里,这是最累最危险的活,一般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干。他们用一种俗称为“磨骨头”的木杠,中间挂有一副金属卡钩,也叫“哈腰挂”,钩子紧紧卡住圆木,想要把一根大原木抬起来,要求一组扛木的人员同心协力,喊着号子,把一根根原木扛送到木垛处摆好,这一过程就叫"归楞"。
我们到"归楞"场接受劳动锻炼,首先由工人师傅给我们讲"归楞"注意事项和岗位责任制度。工人师傅在反复强调"归楞"工作要安全第一的同时,一再叮嘱我们要听从指挥,按着规定的程序干活。
说起这次"归楞"劳动,对于我们也算是一场难苦的磨炼。我们四人为一组,每二人抬一根“磨骨头",中间是“哈腰挂”。四人将两根“磨骨头”担在肩上,做好抬木准备,由一人发口令,喊号子,他先喊道:哈腰挂呀!接着又喊道:挺起身哟!
这时一听口令,我们四人一齐用力起身,把一根五、六百斤原木头抬了起来。抬木头每个人都要挺直腰,步伐也要一步是一步。初抬原木的人,都会感到整个木头重量好像都压在自己肩上了,很难挺直腰,工人师傅说:你越是挺不直腰,重量越往你的肩上移,只有挺直腰,才能迈开脚。
当时真是这样,木杠压在肩上,两条腿感到特别沉重,脚也像贴在地上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后来听到号子:向前走哇!不停脚哇!浑身一发力,也跟着大家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起来。当双脚踏上跳板时,跳板会发现“咯吱、咯吱”的声响,这时一定要小心了,要听着号子,跟着大家的节奏,向前迈着步伐。如果你不慎滑倒打翻了杠子,不但你会受伤,一起抬扛子的同伴都会受伤的。严重时还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事件。上跳板时都有规定好的劳动程序,两副跳板分别从地面搭到楞垛上,抬杠的两排人各走一边,等抬杠人全部上了跳板,木头便悬在两副跳板中间的半空中,到了这个环节,喊号子的人便大声喊道:挺直腰哟!要走稳哟!慢步行哟!嗨哟……嗨哟!到垛顶哟!嗨哟……嗨哟!慢慢的放哇!嗨哟……嗨哟!要放稳哟!嗨哟……嗨哟……
随着一路的号子声,大家受到鼓舞,准确无误把原木放在应该放的位置,到这时才算完成了原木的归楞活计。一天工作下来,也记不住往返路程多少次。肩膀头也被“磨骨头”压得红肿,脚底也磨起了泡,腰酸、腿疼、全身骨头像散架子一样,晚上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了。
其实在原木归楞时,工人师傅还是很照顾我们的,尤其对身体弱的战友,一再叮嘱,千万不要逞强,能抬便抬,不能抬干点轻活就行,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发生。工人师傅们的好心让我们深受感动,但是一考虑到组织上让我们参加"归楞"劳动,就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革命意志,我们全是"五七“战士,要经受住考验。这么一想,大家没有一个后退的,都主动抬杠归楞,坚持到了最后胜利。
值得庆幸是,一天的"归楞"任务就这样安安全全的完成了。说句心里话,要是感谢,还是要感谢"归楞"场的工人师傅们,是他们的正确的指导和热心的帮助,才让我们平安的度过了这一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