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1]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2]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3]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作品赏析

【朱注】公《追酬高蜀州人日》诗考之,上元二年,高已刺蜀,此云彭州牧,必元年作也。时公年将五十,而诗云"百年已过半",犹乾元二年立秋后题,年止四十八,亦曰"惆怅年半百。"《九域志》云:彭州至成都九十二里。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①?

(此诗自叙穷老,而望高公之相恤也。秋至,收获之时,宜免于饥寒,而兹不然,故曰转。)

①《诗》"兄弟急难",叶"况也永叹",俱读平声。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高由彭州刺蜀州,公时在蜀。《年谱》云:上元元年,间常至蜀州之青城新津,是也。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①。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②,披豁对吾真③。

(上四,称高之才调。下四,述高之交情。骅骝致远,鹰隼高骞,喻才人得位,可以大行其志。晚秋行色,引起下句。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

①《旧唐书》:"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②蔡琰曲:"我将行兮向天涯。"③曹植《髑髅说》:"是反吾真也。"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爱动画赏析

参考资料

  1.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2.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
  3.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诗词文句网
  4.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