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徑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固體徑流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河流含沙量又稱固體徑流。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泥沙的數量,計量單位為千克/立方米。
含沙量的變化
(1)河流含沙量是隨時間變化的。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
(2)河流在年際之間的含沙量也不一樣。
(3)在一次洪水過程中,最大含沙量稱沙峰,沙峰不一定與洪峰同時出現,一年中首次大洪水的沙峰常超前於洪峰,以後則可能同時出現或滯後於洪峰。
含沙量的分布
(1)河流含沙量沿水深分布,一般在水面含沙量最小,河床底最大。
(2)含沙量在河流斷面上的分布隨斷面水流情況不同而異。
(3)含沙量還會沿河流流程而變化,通常在山區河段含量大,在平原河段含量小。
影響因素
植被覆蓋差,土質疏鬆,河流含沙量就大;反之,含沙量就小。而內流河含沙量與植被覆蓋率關係不大。除了植被情況外,地質構造,地層構成以及大型湖泊、沼澤的分布也都會影響河流的含沙量。
(1)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差則含沙量高,反之則低。
(2)土質。土質松則含沙量高,反正則低。
(3)降雨強度。降雨強度大則含沙量高,反之則低。
(4)地勢。地勢落差大則含沙量高,地勢平緩則含沙量低。
(5)地形。平原地區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區則相對高。
(6)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具體影響因素要結合距離河流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河流輸沙量
定義河流輸沙量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河道某斷面的泥沙數量稱為該時段的輸沙量,單位為千克或噸。河流輸沙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水量的豐枯和含沙量大小。
含沙量大的河流輸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輸沙量不一定小。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少則河流含沙量小,加強對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河流的含沙量,改善水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帶來的破壞。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漢字演變簡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字字形看五千年社會變遷,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