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国史通鉴:天下大势

国史通鉴:天下大势

《国史通鉴》是《百家讲坛》2014年推出的重磅新作,邀请著名学者方志远教授讲述从三皇五帝到溥仪退位的中国通史。《国史通鉴》系列图书是在《百家讲坛》同名节目的基础上润色而成,共分为四部。该套图书既保留了《百家讲坛》的通俗性、趣味性,又将因电视节目所限而无法重现的历史内容包含其中,更为全面、深入、风趣。本书为第一部:《国史通鉴:天下大势》。 《国史通鉴》回溯三皇五帝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时期的先秦史,聚焦远古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和传奇人物。方志远教授撷取历史精彩片段,运用丰富史料重塑先秦时代王朝更替的历史大格局,解读华夏民族形成的深刻历史渊源,同时结合对政治变革、经济进步、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和解析,以风趣、平实的语言,将千年历史娓娓道来,对英雄、枭雄如数家珍,让你在愉悦阅读的同时,感受中华文明。

目录

基本内容

书名:国史通鉴:天下大势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数:320页

开本:16

品牌: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方志远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508644883

内容简介

《国史通鉴:天下大势》从三皇五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追溯血脉与文明的发源与沿革;《国史通鉴:天下大势》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该了解、都能读懂的中华历史。

作者简介

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任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 曾两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万历兴亡录》和《大明嘉靖往事》。在2011年央视官网“我最喜爱的《百家讲坛》节目及主讲人”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该年《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万历兴亡录》被评为“最受欢迎节目”。此次录制的百集《国史通鉴》,试播期间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媒体推荐

方志远教授站在现实与历史的结合点上,以“全球”的视野,唤醒沉睡的古籍,向世人展示恢宏的中华民族历史,既增长知识,又启迪思想。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国史通鉴》传神地描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配以犀利点评,让远古鲜活,让今人震撼,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史为鉴”。

——商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国史通鉴》在保证历史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摒弃教科书的枯燥、晦涩,生动再现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要想酣畅淋漓了解中国历史五千年,首选此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名人推荐

方志远教授站在现实与历史的结合点上,以“全球”的视野,唤醒沉睡的古籍,向世人展示恢宏的中华民族历史,既增长知识,又启迪思想。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国史通鉴》传神地描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配以犀利点评,让远古鲜活,让今人震撼,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史为鉴”。

——商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国史通鉴》在保证历史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摒弃教科书的枯燥、晦涩,生动再现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要想酣畅淋漓了解中国历史五千年,首选此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图书目录

总 序

第一章 炎黄春秋

全球视野

三皇事迹

炎黄时代

史家局限

第二章 禅让是非

尧舜禅让

“大禹”之大

不可复制

是是非非

第三章 天下为私

父死子继

太康失国

得而复失

商汤来由

第四章 殷商景象

商汤代夏

浪子回头

盘庚迁殷

武丁传奇

第五章 武王伐纣

后稷故事

周原足迹

文王功业

牧野之战

第六章 普天之下

百废待兴

分封诸侯

兄弟阋墙

“三监之乱”

第七章 确切纪年

遭遇挑战

与民争利

防民防川

国人暴动

第八章 寄人篱下

山崩川竭

平王东迁

郑国雄起

欺人太甚

第九章 甩手掌柜

多难兴邦

人才难得

管仲模式

如此霸主

第十章 流浪君臣

后继无人

左右为难

难兄难弟

实话实说

第十一章 晋文霸业

事出意外

勤王周室

城濮前戏

退避三舍

第二十章 斗智斗勇

鬼谷弟子

上驷下驷

一招制敌

小小插曲

第二十一章 合纵连横

苏秦开窍

合纵抗秦

张仪存舌

戏弄楚国

第二十二章 齐燕争锋

绝版禅让

趁火打劫

黄金高台

乐毅进退

第二十三章 赵武灵王

赵国处境

胡服骑射

二元政治

玩火自焚

第二十四章 秦昭襄王

纯属意外

远交近攻

梦的解析

长平之战

第二十五章 天下一统

一波三折

奇货可居

秦王嬴政

摧枯拉朽

文摘

尧舜禅让

距今约4 000年,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五帝”的后期,也就是尧、舜、禹时代。

尧是典型的“高富帅”。他出身高贵,“五帝”的第一位黄帝是他的高祖,第二位颛顼是他的叔祖,第三位帝喾则是他的父亲。不仅如此,尧还天生具备领袖的胸怀和气质,《史记》中这样描述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对尧的这番描述和对黄帝的描述有所不同。我们看看《史记》是怎么描述黄帝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强调的是黄帝的才智和本领,所以,黄帝才能够收拾和自己齐名乃至曾经比自己更著名的炎帝,又能够带领部落联盟打败强大的蚩尤部落,以雄才大略开创了炎黄王朝,严格地说是开创了黄帝王朝,成为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第一位伟大领袖。

如果比照后来的汉、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的朝代,黄帝无疑是黄帝王朝的“太祖高皇帝”、是开国之君。尧则不同,他是定基之君,是太宗,他需要敬天爱民,构建和谐。所以,我们在古代文献中看到的尧,在黄帝、颛顼、帝喾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有利于巩固黄帝王朝的事情:

第一,用真情感化人。尧弊衣疏食,谦虚谨慎,深入民众,了解民情,故深得民心。

第二,用知识指导人。尧选贤任能,测定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农时,故深得民意。

第三,用职位管理人。尧分派责任,以部落首领分任四岳、十二牧,掌管各地方的各类事务,构建起后来国家政权的雏形。 身为太宗,尧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古人在文献中给了他100多岁的寿命,说他从18岁开始继承领袖的位置,并持续了70年。但是,不管你是何方圣贤,只要是人,总是要有生老病死,人生七十古来稀,到百岁就成精了,如果硬求万岁,那就太自私了,你还让不让别人活啊?所以,尽管身体还健康,尧仍然考虑后事,要选择接班人。

尧向四岳、十二牧征询意见。所谓四岳、十二牧,应该是尧统治时期各个部落的首领,同时也是尧的助手。当尧向他们征询关于接班人的意见时,有人认为,这还用问吗?尧的儿子丹朱不就是现成的接班人吗?但是尧断然拒绝,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德性不好,如果让他来继承权力,那是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这就是尧的伟大之处,尽管丹朱是他的儿子,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天下百姓的利益。于是人们向尧推荐了一位农夫,一位还没有成家的单身汉。这位农夫就是舜。

舜没有尧那样显赫的出身,却有自己的长处,他极富爱心,但绝不迂腐,所以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处理好各种关系。

人们向尧介绍,舜的母亲死得早,父亲是个糊涂的盲人,人称瞽叟,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多次欲置舜于死地,但舜总是能够轻易化解,并且一如既往地孝顺父亲和继母,爱护不断陷害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并最终感化了他们。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尧决定亲自考验舜。尧第一次见到舜是在田间,当时,舜正在挥动着鞭子,驾驭两头牛耕田。尧见舜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先有了几分好感。但尧发现,舜的鞭子并没有抽在牛的身上,而是抽在两头牛之间的一个簸箕上。尧感到奇怪,便问舜:你为何鞭箕而不鞭牛呢?舜抬头看了看尧。那年头,没有照片、没有画像,舜自然不知道面前这位老者是最高领袖,他对老人解释说:“牛出力出汗,任劳任怨,帮人耕田,不计回报,我怎么忍心用鞭子抽打它们呢?但牛和人一样,也有惰性,需要抽打才卖力。我在两头牛之间放一个簸箕,鞭打簸箕的时候,左边的牛以为是在打右边的牛,右边的牛以为是在打左边的牛,因此,它们就都卖力耕田了。”尧听后十分感慨。一个人能够如此对待牲畜,他一定能够爱惜民众。此后,尧又对舜进行了种种考验,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提升了舜的地位。

经过20年的考察,尧终于放心了,在自己108岁的时候,他把领袖的位置传给了舜。这类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禅让”,也就是不把位置传给儿子或其他亲属,而是传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有道德、有才干的贤人。

尧死后,舜表示仍然希望由丹朱接替尧的位置。但四方来朝的部落首领们不见丹朱,而见舜;人们有无法决断的事情也不请教丹朱,而请教舜;人们在共享太平时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明白了,自己已经不仅是尧指定的接班人,而且是人们公认的领袖。如果仅仅是尧的指定,那是尧给予自己的私恩,只有得到人们的公认,那他才是真正的领袖。此时如果再谦虚,那就是伪善了。

舜接替尧的位置后,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在四岳、十二牧的基础上,增加了六位助手,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禹。舜让这22位助手各守其责,有人掌管礼乐,有人掌管刑法,有人掌管生产,有人掌管户籍,还有一些人是分管各个部落联盟。这样,就进一步完备了尧草创的准国家机构。第二,教育民众、培育民众的道德观,同时也建立各安其分的等级观。这是舜的最大贡献,所以《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里的“虞”指的就是舜,这里的“明德”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礼让,也指上与下、尊与卑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名分”。

《史记》也给了舜足够长的寿命,说他30岁的时候得到尧的赏识,50岁的时候代尧“行天子事”,尧死后3年、舜61岁的时候“践帝位”,在位39年,100岁的时候在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今湖南宁远)去世。去世之前,他已经选定了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禹。[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