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和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是我國專 門從事高等級農林有害生物研究的綜合性國家級創新平台,2007年獲國家發展與改 革委員會批覆立項,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建設,2013年建成投入使 用。現任中心主任為周雪平教授,學術委員會[1]主任為吳 孔明院士。

主要工作

中心主要開展不同安 全級別的農林危險性入侵生物、農林高致害變異生 物和農林轉基因生物安全 性的科學研究,生物安全 信息服務,高水平農林生 物安全人才培育和國內外 合作與交流等。設有高危 農業昆蟲研究室、高危植 物病原研究室、高危植物 研究室、轉基因生物安全 研究室、農業生物安全信 息研究室共 5個研究室。現有科技人員410餘人,包括固定人員近140人、流動人員30餘人、研究生[2]240餘人,含研究員50餘人、副研究員60人,具博士學位100人。

中心建築面積16897平方米,由高級生物安全隔離實驗室及溫室(農業生物 安全三級)、中級生物安全隔離實驗室及溫室(農業生物安全二級)、普通生物實驗 室、農業生物安全信息中心、公用技術平台與公用設施組成。現有大型儀器設備110 台套。

相關資訊

千里尋根學思想強黨性 繼承傳統重實踐建新功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為紮實踐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大力弘揚「新鄉精神」,2023年5月9-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在新鄉試驗基地召開2023年第2次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主題教育第三指導組副組長、蘭州獸醫研究所紀委書記申擁軍蒞臨指導,植保所所領導、黨委委員、紀委委員、職能部門和創新中心負責人、民盟盟員代表和學生代表,以及河南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河南科技學院、揚州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等4個兄弟單位的領導與專家共100餘人參加會議。所長、黨委副書記陸宴輝主持會議。

學以鑄魂、學以增智、學以正風、學以促干。會議首先集體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號召全所黨員職工學生以服務「國之大者」為己任,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當。為了紮實開展主題教育,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會議邀請河南大學歐健教授做了《感悟思想偉力,凝聚奮進力量》的主題報告。通過專題輔導,與會人員深刻認識了主題教育的時代背景、學習內容及目標要求,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團結奮進的智慧和力量。緊扣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和發揚「新鄉精神」,所領導、基地原負責人、支部書記、民盟盟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了體會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了體會。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集體參觀中國農業科學院新鄉精神展館,觀看新鄉精神宣傳片,回眸植保所在新鄉66年奮鬥歷程,追憶齊兆生、郭予元等老一輩科學家「紮根鄉村、潛心科研、攻堅克難、造福人民」的先進事跡,參觀了新鄉七里營「毛主席視察紀念館」等。通過參觀活動,看麥浪滾滾、感豫北巨變、品百姓幸福,激勵黨員幹部職工薪火相傳、無私奉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千家萬戶,增強獻身三農事業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在新鄉精神展館廣場前,在陸宴輝所長領誓下,與會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寧約瑟研究員代表植保所青年職工發出「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征程」的倡議,號召大家堅持「四個面向」,以實際行動踐行「新鄉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不負韶華、綻放青春,為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譜寫燦爛篇章。

按照主題教育關於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的要求,所領導帶領與會人員調研了研究所基地運行與管理工作,共謀基地改革發展,加強所地交流合作;調研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研討農藥代謝檢測平台和轉基因檢測平台建設規劃,推動打造行業領先的檢驗檢測平台。

陸宴輝在總結講話中強調,到新鄉基地開展主題教育學習調研活動,就是要強根鑄魂抓黨建,凝心聚力促發展;要「知來處、明去處」,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格,守好報國為民的科研初心,勇擔科技強國的使命,增強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以實際行動續寫「新鄉精神」的絢麗故事。申擁軍指出,植保所黨委領導高度重視主題教育,此次活動方案科學、動作迅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組織嚴密、注重問題解決,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次理論中心組學習會,聚焦主題教育的目標要求,與兄弟單位開展聯學共建,以黨建為引領,加強實地調研,推動問題解決,激勵全所黨員幹部職工以更堅定的信念、更紮實的作風、更過硬的本領,投身到科技創新、強國復興的偉大實踐中,為國家植保科技自立自強、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業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