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际收支顺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际收支顺差

 

 

 

中文名

国际收支顺差

目录

意义

弊端

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经常项目顺差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

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 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其次,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资本项目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顺差额。

增加外汇储备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伴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2003年底已超过4010 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利方面:

一是提升了综合国力,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二是表明我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

三是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本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 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

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现象。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净出口)来弥补财政赤字,以保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我国的现实是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从1998年以来,连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递增,因而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特别是净出口增加部分地弥补了财政赤字。以国际收支顺差弥补财政赤字,不但有利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而且避免了双赤字现象。

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连年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使得我国成为国际上的债权国。因而,我国不仅有足够的外汇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我国对外清偿能力、保证对外支付,还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提高了国家抵抗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利于宏观调控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是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家有充足的外汇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二是国家有充足的外汇调节国际收支,执行主动的对外经贸政策。

三是国际收支顺差增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由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因此,我国资本流动性实际上比较大

在资本流动性实际比较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效应,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四是国 际收支顺差有利于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弊端

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我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我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降低社会资源利用率

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 升。

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增加资金流出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在2005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国际收支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 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国际收支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难以调整出口结构

4.国际收支顺差异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出口和引进外资都是有代价的:

一是出口使国内资源被国外利用,而且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出口的数量和结构随国际市场需求而变化;

二是外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有代价的。间接融资,如外国贷款到期要用外汇来还,需要国内有更多的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直接融资,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和销售企业,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不但其利润要汇回母公司所在地,而且,其产品占领了我国的市场。

三是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一旦出口受挫,本国经济萧条,外国资本会乘虚而入,控制我国市场和关乎经济命脉的产业,经济发展受制于外国资本,导致经 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国际收支顺差挤压了民族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大量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其产品可以迅即进入中国市场,既可以绕开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有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之利。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与我国企业直接争夺国内市场。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国际收支顺差增大,特别是资本项目顺差太多,实际上是外国资本直接在国内投资增加。资本项目顺差增多,外国资本在我国出口市场上的份额随之增加,外资企业出口中占主导地位。2003年,在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产品超过50%。因此,国际收支顺差缩减了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空间,客观上阻碍了民族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民族经济发展。

再次,外资企业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出口结构调整政策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使得国内出口结构难以调整,而且进一步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影响市场化进程

5.国际收支顺差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在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增长幅度小于货币供给增长幅度时,货币市场供给大于需求,金融市场的利率下降。当国际市场利率比较低时,一国金融市场利率下降,那么,国内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的利差会缩小,这种利差的缩小会减缓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然而,利率下降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中央银行不得不维持现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 贷款浮动利率,从而推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