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國家文藝獎

增加 47 位元組, 4 年前
==歷史==
[[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74年5月1日民國六十三年,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獎助優良文藝創作及各項文藝活動而設,除設置國家文藝獎以外,獎助文藝作品翻譯、文藝活動、文藝人才、文藝事業以及國際文藝交流等;獎助分12類、36獎項,得獎者可獲得獎金新台幣20萬元及金質獎章; 自[[1982 自1982 ]] (第八屆)起,設立特別貢獻獎得獎人; 自[[1989 自1989 ]] 以後,獎金增至新台幣30萬元以至40萬元。
此獎項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起改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於1997年,原稱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官方及媒體稱「'''文藝獎'''」,以便與舊制「'''國家文藝獎'''」有所區別;但官方 於[[2001 於2001 ]] 經過[[文建會]]更名為「'''國家文藝獎'''」,至此兩者名稱混同。
舊制已辦二十二屆,新制卻從第一屆開始。舊制與新制最大差別:舊制「類別與項目」較為細密完整,比如文學部分,舊制細分小說、散文、兒童文學、新詩、舊詩、歌詞、傳記文學、新聞文學、戲劇、文藝理論、電影劇本等,每屆申請人夠水準則頒發,無則從缺。新制則較重視終身成就,未必與當年成就有關,如文學類則僅一人得獎,為獎勵以生命力量堅持持續藝術創作,並積極創造獨特且具現代性的風格之藝文工作者。原分為[[舞蹈]]、[[戲劇]]、[[文學]]、[[美術]]、[[音樂]]五類,2003年加入[[電影]]及[[建築]]兩類,並將獎金增至新台幣60萬元,2009年又修訂為每名得主獲得100萬元。舊制得獎人亦皆當代文學藝術碩彥,少數人在舊制與新制上重複得獎;舊制得獎名單有待補遺。
[[2015年]] 改為兩年一頒,文化部也要求國藝會在頒獎典禮部分,預算比例不得像過去幾屆過高,避免模糊挹注藝術資源的焦點。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會有這樣的變革,是因為考慮藝術創作的卓越,需要時間累積與淬鍊。」至於每隔一年舉辦國家文藝獎所省下的1500萬預算,將會回到其他補助機制,繼續挹注藝術文化。
為了推廣得獎者的創作思維與歷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民間出版社合作出版每位得獎者的[[傳記]],並委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作[[紀錄片]]《文化容顏》,使社會大眾得以深刻瞭解他們的藝術生命。
====舊制第二屆(1976年六人)====
*詩歌類[[曾霽虹]],舊詩項目《五朝湘詩家史詠》,廣文書局,1974年11月
*新聞文學類[[姚朋]]([[ 姚朋| 彭歌]]),雜文項目《成熟的時代》,[[聯合報|聯合報社]],1975年7月*小說類[[ 謝霜天| 謝文玖]]([[謝霜天]]),長篇小說項目 《梅村心曲》(秋夜、冬暮、春晨)*美術類[[ 朱銘| 朱川泰]]([[朱銘]]),雕刻項目《同心協力》等作品
*戲劇類[[張永祥 (編劇)|張永祥]],電視劇本項目《[[寒流 (影集)|寒流]]》
*戲劇類[[丁善璽]],電影劇本項目《[[八百壮士 (1975年电影)|八百壯士]]》
*美術類[[陳霽]],攝影項目,《開創歷史的巨擘:國家重大建設剪影》
*音樂類[[董榕森]],國樂項目,一、〈偉大的建設〉,二、〈奔〉
*戲劇類二人合得:[[貢敏]]([[ 貢敏| 貢宗耀]])、[[趙琦彬]],電影劇本項目《風雨生信心》
====舊制第四屆(1978年六人)====
*散文類:作品「我站在金門望大陸」,作者[[卜乃夫]]筆名無名氏。
*散文類:作品「鄉夢已遠」,作者[[姜保真]]。
*散文類:作品「此處有仙桃」,作者[[ 琦君| 潘希真]]筆名 [[ 琦君 ]] 。*小說類:作品「花落花開」,作者[[ 華嚴| 嚴停雲]]筆名 [[ 華嚴 ]]
*新聞文學類:作品「破曉時分」,作者[[張奕]]。
*新聞文學類:雜文作品「成功人生」,作者[[傅佩榮]]。
====舊制第十三屆(1987年十人,特別貢獻獎二人)====
*文藝理論類[[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
*詩歌類[[ 蓉子| 王蓉芷]]([[蓉子]]),新詩作品蓉子詩選九輯
*散文類[[逯耀東]],《那年初一》
*小說類[[趙淑敏]],長篇小說《松花江的浪》
====舊制第十四屆(1988年六人,特別貢獻獎兩人)====
*詩歌類[[ 張錯| 張振翱]]([[張錯]]),新詩項目《漂泊者》[[爾雅出版社]],1986年5月
*散文類 [[林文月]],散文項目《交談》[[九歌出版社]],1988年2月
*兒童文學類 [[黃炳煌]]([[黃海 (作家)|黃海]]),兒童文學項目《大鼻國歷險記》洪建全文化基金會,1988年5月
[[Category: 台灣國家文 900 術總論*|*]]
19,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