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家文藝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國家文藝獎,是中華民國一個重要文藝獎項。

歷史

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74年5月1日民國六十三年,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獎助優良文藝創作及各項文藝活動而設,除設置國家文藝獎以外,獎助文藝作品翻譯、文藝活動、文藝人才、文藝事業以及國際文藝交流等;獎助分12類、36獎項,得獎者可獲得獎金新台幣20萬元及金質獎章;自1982年(第八屆)起,設立特別貢獻獎得獎人;自1989年以後,獎金增至新台幣30萬元以至40萬元。

此獎項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起改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於1997年,原稱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官方及媒體稱「文藝獎」,以便與舊制「國家文藝獎」有所區別;但官方於2001年經過文建會更名為「國家文藝獎」,至此兩者名稱混同。

舊制已辦二十二屆,新制卻從第一屆開始。舊制與新制最大差別:舊制「類別與項目」較為細密完整,比如文學部分,舊制細分小說、散文、兒童文學、新詩、舊詩、歌詞、傳記文學、新聞文學、戲劇、文藝理論、電影劇本等,每屆申請人夠水準則頒發,無則從缺。新制則較重視終身成就,未必與當年成就有關,如文學類則僅一人得獎,為獎勵以生命力量堅持持續藝術創作,並積極創造獨特且具現代性的風格之藝文工作者。原分為舞蹈戲劇文學美術音樂五類,2003年加入電影建築兩類,並將獎金增至新台幣60萬元,2009年又修訂為每名得主獲得100萬元。舊制得獎人亦皆當代文學藝術碩彥,少數人在舊制與新制上重複得獎;舊制得獎名單有待補遺。

2015年改為兩年一頒,文化部也要求國藝會在頒獎典禮部分,預算比例不得像過去幾屆過高,避免模糊挹注藝術資源的焦點。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會有這樣的變革,是因為考慮藝術創作的卓越,需要時間累積與淬鍊。」至於每隔一年舉辦國家文藝獎所省下的1500萬預算,將會回到其他補助機制,繼續挹注藝術文化。

為了推廣得獎者的創作思維與歷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民間出版社合作出版每位得獎者的傳記,並委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作紀錄片《文化容顏》,使社會大眾得以深刻瞭解他們的藝術生命。

歷屆得主

舊制

舊制第一屆(1975年僅一人)

  • 美術類郭儀,攝影項目(作品:國家重大經濟建設)

舊制第二屆(1976年六人)

舊制第三屆(1977年七項八人)

  • 文藝理論類王禮卿,文藝批評項目《遺山論證詩證》,台灣書店,1966年4月
  • 詩歌類宋天正,詞項目,《海曙詞》,廣文書局,1977年6月
  • 新聞文學類趙玉明,新聞文學項目《飛向白日青天》,1977年8月
  • 美術類曹緯初,書法項目《隸書朱子家訓》等作品
  • 美術類陳霽,攝影項目,《開創歷史的巨擘:國家重大建設剪影》
  • 音樂類董榕森,國樂項目,一、〈偉大的建設〉,二、〈奔〉
  • 戲劇類二人合得:貢敏貢宗耀)、趙琦彬,電影劇本項目《風雨生信心》

舊制第四屆(1978年六人)

  • 散文類陳曉林,散文項《青青子衿》,言心出版社,1977年12月
  • 散文類陳克環,散文項《悠悠我思》,彥博出版社,1978年8月
  • 新聞文學類荊瑞先,新聞文學項《照妖鏡》,黎明文化,1977年3月
  • 美術類陳若海,書法項《楷書臨夫子廟堂碑等》
  • 美術類杜立坤,美術工藝項《玉器雕琢》
  • 戲劇類王生善,電視劇本項《愛心》,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10月

舊制第五屆(1979年十一人)

  • 文藝理論類黃永武,文藝理論項目《中國詩學:思想、設計、考據、鑑賞》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 詩歌類王志健(上官予),新詩項目《愛的暖流》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5月
  • 散文類沙錚(又錚),散文項目《古都風情畫》白雲文化事業公司,1979年2月
  • 新聞文學類趙滋蕃(文壽),新聞文學項目《十大建設速寫》中央日報社,1979年6月
  • 傳記文學類蔣君章(惜秋),傳記文學項目《民初風雲人物》三民書局,1976年10月
  • 傳記文學類徐詠平,傳記文學項目《陳果夫傳》正中書局,1978年1月
  • 美術類劉萬航,美術工藝項目《首飾──我國固有工藝技術的金發揚》
  • 美術類何明績,雕塑項目《伯夷叔齊》等(二人合得)
  • 美術類何恆雄,雕塑項目《田梗弄孫》等(二人合得)
  • 舞蹈類林懷民,藝術舞蹈項目《雲門舞集──薪傳》

舊制第九屆(1983年五項六人,特別貢獻獎四人)

  • 詩歌類向陽,新詩《種籽》,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4月
  • 詩歌類鄧禹平,歌詞《我存在因為歌因為愛》,純文學出版社,1983年3月
  • 傳記文學類林衡道,雜文項《鯤島探源》(二人合得),青年戰士報,1984年9月
  • 傳記文學類林鴻博,雜文項《鯤島探源》(二人合得),青年戰士報,1984年9月
  • 新聞文學類金達凱,《盱衡集》,香港時報,1983年5月
  • 書法寇培深,書法項
  • 特別貢獻獎黃君璧,對繪畫藝術有特殊殊獻
  • 特別貢獻獎臺靜農,對文學教育、文藝創作有特殊貢獻
  • 特別貢獻獎梁實秋,對文學教育、文藝創作有特殊貢獻

舊制第十一屆(1986年六項十一人,特別貢獻獎四人)

  • 文藝理論類:文藝史「中國話劇史」,作者吳慕風筆名吳若賈亦棣二人合著。
  • 文藝理論類:文藝批評「人性與抗議文學」,作者張子樟
  • 散文類:作品「我站在金門望大陸」,作者卜乃夫筆名無名氏。
  • 散文類:作品「鄉夢已遠」,作者姜保真
  • 散文類:作品「此處有仙桃」,作者潘希真筆名琦君
  • 小說類:作品「花落花開」,作者嚴停雲筆名華嚴
  • 新聞文學類:作品「破曉時分」,作者張奕
  • 新聞文學類:雜文作品「成功人生」,作者傅佩榮
  • 傳記文學類:作品「烽火十五年」,作者干衡
  • 音樂類:國樂曲「七夕雨」,作者鄭思森
  • 特別貢獻獎顏水龍王夢鷗楊三郎郭小莊

舊制第十三屆(1987年十人,特別貢獻獎二人)

  • 文藝理論類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
  • 詩歌類王蓉芷蓉子),新詩作品蓉子詩選九輯
  • 散文類逯耀東,《那年初一》
  • 小說類趙淑敏,長篇小說《松花江的浪》
  • 國畫類江明賢,國畫
  • 西畫類吳炫三,西畫
  • 音樂類梁銘越,器樂曲《夢蝶曲列》
  • 戲劇類賴聲川,話劇劇本《暗戀桃花源》
  • 演藝類汪其楣,戲劇導演《人間孤兒》等五種
  • 演藝類朱苔麗,聲樂演唱《弄臣》等歌劇多種
  • 特別貢獻獎朱玖瑩,對書法教育研究有特別貢獻
  • 特別貢獻獎梁在平,對國樂教育研究有特別貢獻

舊制第十四屆(1988年六人,特別貢獻獎兩人)

  • 詩歌類張振翱張錯),新詩項目《漂泊者》爾雅出版社,1986年5月
  • 散文類 林文月,散文項目《交談》九歌出版社,1988年2月
  • 兒童文學類 黃炳煌黃海),兒童文學項目《大鼻國歷險記》洪建全文化基金會,1988年5月
  • 美術類涂璨琳,國畫項目《山水花鳥》
  • 美術類林吉基,攝影項目《自然生態攝影》
  • 新聞文學類祝基瀅,雜文項目《現代人的深思》九歌出版社,1986年1月
  • 特別貢獻獎熊式一,對戲劇著述及翻譯有特別貢獻
  • 特別貢獻獎呂佛庭,對繪畫藝教育有特別貢獻

舊制第十五屆(1989年七項八人)

舊制第十八屆 (1992年六項六人,特別貢獻獎一人)

  • 特別貢獻獎鍾肇政,對文學創作有特別貢獻
  • 文藝理論類莊祖煌,文藝理論《一首詩的誕生》九歌出版社,1991年12月
  • 詩歌類陳膺文,新體詩《親密書》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五月
  • 散文類黃永武,散文《愛廬小品》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年七月
  • 美術類楊明迭,版畫《37痕跡系列》
  • 美術類杜忠誥,書法《趙甌北論詩絕句五首行草書屏》等
  • 音樂類盧炎,器樂曲《管弦幻想曲》

舊制第十九屆(1993年七項七人)

新制

文學 美術 音樂 舞蹈 戲劇 建築 電影
1 1997年 周夢蝶 鄭善禧 杜黑 劉鳳學 李國修 - -
2 1998年 黃春明 廖修平 盧炎 劉紹爐 廖瓊枝 - -
3 1999年 鍾肇政 張照堂 馬水龍 平珩 聶光炎 - -
4 2000年 楊牧 夏陽 朱宗慶 羅曼菲 王海玲 - -
5 2001年 葉石濤 王攀元 從缺 從缺 許王
賴聲川
- -
6 2002年 陳千武 蕭勤 從缺 林懷民 黃海岱 - -
7 2003年 白先勇 陳慧坤 潘皇龍 從缺 顧正秋 - -
8 2004年 林亨泰 陳其寬 蕭泰然 李靜君 (舞蹈者) 從缺 - 杜篤之
9 2005年 鄭清文 從缺 錢南章 林麗珍 王安祈 - 侯孝賢
10 2006年 李喬 柯錫杰 郭芝苑 林璟如 黃俊雄 漢寶德 廖慶松
11 2007年 李敏勇 林磐聳 楊秀卿 許芳宜 魏海敏 姚仁喜 王童
12 2008年 施叔青 劉國松 李泰祥 從缺 劉若瑀 李祖原 李屏賓
13 2009年 王文興 陳界仁 廖年賦 從缺 金士傑 王大閎 陳博文
14 2010年 七等生 張光賓 賴德和 從缺 吳興國 從缺 從缺
15 2011年 陳若曦 莊靈 曾道雄 從缺 李小平 從缺 張作驥
16 2012年 子敏 李錫奇 賴碧霞 從缺 唐美雲 謝英俊 從缺
17 2013年 宋澤萊 從缺 陳茂萱 從缺 紀蔚然 從缺 李安
18 2014年 王鼎鈞 陳正雄 簡文彬 從缺 王孟超 陳邁 王小棣
19 2016年 李永平 吳瑪悧 莊進才 何曉玫 從缺 潘冀 從缺
20 2018年 李魁賢 撒古流·巴瓦瓦隆 金希文 姚淑芬 陳勝國 黃聲遠 林強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