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樂 - 拉弦樂器

國樂 - 拉弦樂器(100種中國符號-20)

拉弦樂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磨擦琴弦,使之振動發音的-類樂器。一般拉弦樂器沒有指板,演奏時可採用揉弦、壓弦,豐富了表現力。[1]

常見的拉弦樂器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就國樂團而言,常用的有高胡、二胡、中胡等。[2]

目錄

二胡

二胡是一種弓弦樂器。有兩根弦,現代二胡以純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樂器。

二胡,又稱南胡,是國樂中最主要的拉弦樂器,設有兩弦,音高與小提琴中央兩弦相若。

演奏者以弓置於兩弦之間,由弓上的馬尾毛擦動其中一條弦線,經木琴馬傳至蛇皮音筒發聲。不設指板,讓手指在弦上自由滑動及加壓,營造出二胡特有的滑音和揉弦效果。故其音域雖略窄,但演奏技巧豐富多彩,藝術表演力強烈,現代二胡的音色優美清純、柔潤而明亮,至今已發展成為重要的獨奏樂器,亦是民樂隊中弦樂組的支柱。[3]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原流行於廣東地區,音色明朗清澈。擅長演奏抒情、活潑、華麗的曲調。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粵劇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樂器。[4]

五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現已廣泛應用於新型民族樂隊,屬高音拉弦樂器,尤宜於演奏富於裝飾性的華彩樂段。

中胡

中胡,可以說是中音的二胡,聲音比二胡低一些,是屬於中音域的拉弦樂器。定弦是高胡的低八度音。

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適宜中胡演奏。它仍屬於靈敏性較強的樂器。它最善於演奏一些抒展、遼闊的歌唱性鏇律,和聲長音與不很複雜的音型,較少演奏快速的華彩性鏇律。音色飽滿、沉厚。常用於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民間器樂和民族樂隊合奏及戲曲伴奏,有時也用於獨奏,流行於全國各地。獨奏曲有《草原上》、協奏曲有《蘇武》

它的琴筒較高胡及二胡大些,技巧與二胡雷同,但因樂器較大,左手的指距比較寬,演奏起來比較有難度。[5]

革胡

革胡,是國樂中低音樂器拉絃的部分,相當於管弦樂裡大提琴的地位;只是都改成胡琴的樣子,用了蛇皮來共鳴,所以音色有那種悶悶的感覺,但與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的音色有差別。[6]

革胡曾經是國樂團裏唯一的低音樂器,但是現在已經漸漸被淘汰,大部分的樂團都已經放棄革胡而直接用大提琴作為樂團的低音樂器,原因是革胡畢竟不如大提琴,革胡的琴橋在共鳴箱的側面而不是正面,很明顯的共鳴效果不會很好,而且革胡的琴皮是由蟒蛇皮製成,琴皮的面積又太大,要找到這樣的千年大蟒蛇實在不容易,也許再過幾年革胡便要絕種了吧![7]

倍革胡

倍革胡,是國樂中低音樂器拉絃的部分,相當於管弦樂裡低音大提琴的地位,但與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的音色有差別。[8]用以豐富弦樂低音聲部的力量。

五十年代上海音樂學院楊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礎上吸取其他拉弦樂器的特點創製而成,故此稱為革胡。以後又經過不斷改進,如今已成為具有革胡/倍革胡豐富表現力的低音拉弦樂器。

倍革胡的外形和中胡、低胡都不同,它張有四條琴弦,設有指板,琴筒橫置,琴桿插入琴筒一側。琴筒木製,蒙以蟒皮、馬皮或羊皮,蒙皮方法和定音鼓相同,可以調節張緊度。弦馬為扁鏟狀。振動的蟒皮不直接承受弦的壓力。弓子和大提琴弓相同,在弦外拉奏,便於運弓。由於有指板,按弦極為方便,不僅能拉奏,還能撥弦彈奏。[9]

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它與古代樂器提琴在形制上極為相近。

清初以來隨著地方戲曲中梆子腔的興起 ,在形制上逐漸演化而成為今天的樣式。近代廣泛應用於多種地方戲曲、說唱伴奏。

發音高亢,富於鄉土氣息,尤宜於表現歡快、熱烈的情緒, 只有晉劇板胡,因琴筒較大,音色較為渾厚,宜於演奏抒情、緩慢的曲調。[10]

四胡

四弦胡琴在清代的典籍中又稱「提琴」。主要在內蒙古及其他漢族地區流行。

四胡的琴杆、琴軸、琴筒均以紅木製作,琴杆中下段呈圓柱形,上段呈方形,設硬木弦軸四個。琴簡有六角形、八角形、圓筒形,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民間亦有用羊皮),上置木質琴碼。

四弦的分佈跟二弦差不多,即將四條絲弦分為二組。其中1、3兩弦為一組(外弦);2、4兩弦為另一組(內弦);拉弦方法跟拉二胡差不多,但其音色較厚及飽滿。[11]

視頻

環保胡琴二胡獨奏—《空山鳥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