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衝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土客衝突 |
中文名: 土客衝突 發生地點: 廣東 屬 性: 歷史事件 別 稱: 土客械鬥 |
土客衝突,也稱土客械鬥事件,專指明清時期,在中國南方的族群混居地區,各族群(漢族不同民系)之間的激烈衝突,其最高峰是清朝末年發生在廣東的土客械鬥。[1]
摘要
土、客兩詞,分別是先住民和後住民的意思,按當地不同族群到來的先後進行區分。
發生時間
土客衝突發生的地點很多,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浙江,蘇北,東北等地許多地方都曾經發生過。土客衝突發生的時間跨越度也很長,從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發生,但絕大多數土客衝突均發生在清末(19世紀40年代-19世紀末)。
起因
土客衝突給當地人民,無論是土方還是客方,都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歸究其原因,不同研究者的說法都各異,但普遍接受的一點是:土客衝突的本質,在於爭奪生存資源;而其極端形式——土客械鬥,則是鄉村爭奪資源的一個極端形式。此外,當時政府的挑動,以及地主土地制度的限制等,也是土客衝突的重要原因。土客衝突自明朝以前就在中國南方不時出現,但都規模不大。 但到了清末,滿清政府為要徹底清算消滅太平軍等反政府勢力。同時,廣東沿海等地的人口劇增(各地移民及自然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困苦,生存資源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因為當時政治、經濟都非常急劇變動,因此慘烈的土客械鬥發生就在這種背景下。其中尤以「四邑地區」的土客械鬥,最為慘烈。
四邑地區
清末,廣東多地都發生了土客械鬥,其中尤以「四邑地區」的土客械鬥,最為慘烈,死傷最為慘重。四邑地區處於廣東珠江三角洲西部,從明清年間開始,來自粵東的客家人移民到四邑地區,到了清朝末年,於咸豐及同治年間,四邑地區的廣 府和客家人,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客大械鬥。註:「土」指的是四邑的廣 府,「客」指客家人。這場土客大械鬥雙方都傷亡眾多。
影響
土客衝突的雙方在不同地點均並不完全相同,例如湖南的土客衝突,土方為湖南湘語人,客方為江西江右人。而在四邑地區土客大械鬥的雙方之一的客家人,其原籍均來自贛南、閩西、粵東、粵北等地區。
學術研究及報告
在中國,受政府意識形態的限制,土客衝突從清末到20世紀末均未受到學者的重視,近年來才有《被遺忘的戰爭》等學術作品問世。 在海外,Myron Cohen等人都有一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