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派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公會派別(英語:Churchmanship 或 Churchpersonship;在官方情境下一般稱作「傳統」)是指在英格蘭教會及普世聖公宗內部發展出來的多種觀點、思潮、傾向、派別。這些觀點和派別影響到聖公會的神學及禮儀,使聖公會傳統趨向多元化。
一些被公眾認為是聖人的人[1],可能從沒有得到任何教會認可。即使在天主教內,不同教區和不同主教團對不同聖人的敬禮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團通常只敬禮本教團所認可的聖人;有些聖人則只在其家鄉受到敬禮。在東正教[2]中,於教區內去世的成員,一般會在所屬教區的禮儀中被曕仰。
簡介
「Churchmanship」一詞源自「churchman」,後者原意為「牧師」或任何「聖職者」,約於1677年前,該詞開始指稱那些堅定的英格蘭教會擁護者;到了19世紀,該詞又用於區分聖公會教徒和持有異議的教徒。前者則首次使用於1680年,原本用來表達那些英格蘭教會擁護者的態度和意見,如今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用來描述並分類聖公會內部的不同觀點及派別。某些聖公會教徒樂於將自己劃分到特定派別中,也有教徒認為自己就是聖公會信徒,不用再細分派別。(Neill,p.398)
於17世紀末開始使用的「高派」與「低派」是最早的兩個分類,原本用以描述在英國政教關係上持不同意見的人。但隨着時代的變遷,詞義也隨之變化。到了19世紀末,這兩個詞主要用來區分對教會禮儀持相反意見的教徒,即高派教徒重視儀式的華美,低派教徒主張簡化儀式。在高、低派教會被定義不久之後,低教會派中的部分信徒被稱作「宗教自由主義者」,因為他們不太重視教會所定的教義,或者說對這些特定教義漠不關心,毫無興趣。這些自由主義者最終於19世紀演變成聖公會中的廣教會派,該派並於20世紀上半葉發展出「現代主義」運動。現今,聖公會中的派別通常被稱為「安立甘大公派」、「聖公會福音派」以及「自由派」。前文所述的派別中,除了高教會派,其他名稱一般只用於指稱歷史上的派別劃分。對每個名稱的精準定義會因人而異,且如今抱持混合思潮的派別也越來越多,比如安立甘大公主義自由派。而廣教會派在現代的用法也和歷史上不盡相同,現時該派主要指那些不分派別的聖公會教徒,即既不屬於高教會派,也不屬於低教會派、福音派或自由派。(Hylson-Smith,p.340)
眾所周知,聖公會的三大教會權威來源是聖經、理智與傳統。一般來說,低教會派和福音派信徒更重視聖經;廣教會派和自由派信徒側重理智;高教會派和安立甘大公派崇尚傳統。(Holmes III:11; Carey:14-16)但這些都不是絕對的,如前所述,現今抱持混合思潮的派別也越來越多。所以,如果只着眼於單一的派別劃分是難以窺見全貌的。
視頻
聖公會派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搜狐,2020-06-05
- ↑ 東正教把斯大林「封聖」,其實他本想徹底把宗教從蘇聯清除 ,搜狐,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