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圣母圣诞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堂(主教座堂又称大堂或大庙)早於17世纪初用木材建成小堂,於1623年才修建为本澳的主教座堂,经二百多风雨侵蚀致非常残破,1845年经,信众损款重修,於1850年2月19日由当时的澳门马达主教(D. Jeronimo Jose da Mata)。

建造

大堂(主教座堂又称大堂或大庙)早於17世纪初用木材建成小堂,於1623年才修建为本澳的主教座堂,经二百多风雨侵蚀致非常残破,1845年经,信众损款重修,於1850年2月19日由当时的澳门马达主教(D. Jeronimo Jose da Mata)。





简介

圣母圣诞堂(Catedral Igreja da Sé),又名主教座堂;俗称大堂,是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教座堂;主要供奉天主之母、圣若瑟、慈悲耶稣等。其建筑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建立:一五六三年前

地点:大堂前地



人文历史

别号:大庙、大堂 别号:大庙、大堂

大庙、大堂的意思是「主要的庙」,由于这是澳门主教的座堂,所以人们称这圣堂为大庙。 在这圣堂附近数条街巷的名称也与这别号有关:大堂街、大堂巷、大堂里等。

圣堂的主保日:九月八日圣母圣诞庆日 圣堂的主保日:九月八日圣母圣诞庆日




旅游信息

由于昔日华人称教堂为庙,故曾名大庙,其前地亦即"大庙顶"。由于其位于一小斜坡上并面对南湾,故旧时妇女常眺望盼出海的夫君归来,又名望人寺。但现在南湾因填海造地的关系,在大堂已看不到海岸了。望人寺的名称已不为人所熟悉了。现在大门朝北,但最早的大门朝西南,刚好面对龙嵩街北面的尽头。

圣堂的建筑可分为两期。前期为主体部分,而后期是指主体侧边的钟楼(钟楼是用作提示之用的。例如将有重要弥撒、大礼、瞻礼、婚礼就会响起钟楼的钟;最近的一次所响起的特别钟声是追悼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逝世,分别在2005年4月6日的教区追悼日早上9时、下午1时及傍晚6时,响起的"哀钟"约有一分钟。)

每年四旬期第一个周末供奉在圣奥斯定教堂的耶稣受难像会游行到大堂,第二日搬回(俗称"出大耶稣"),是澳门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另外耶稣受难日有耶稣苦难像游行(又称拜苦路)。另外,天主教澳门教区为了提升其主教座堂的"威严",因此大部分的重要庆典均在这里举行,例如追悼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弥撒、教宗本笃十六世就职感恩弥撒、陈日君枢机就职祝福感恩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