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泉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泉寺,又名龙泉禅院。位于安徽萧县龙城镇西北1.5千米的陡山口北坡凤山森林公园内,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萧城八景之一。

圣泉寺始建于北宋年间,乡贤窦师道在此隐居,并修筑拱翠堂,明清时期亦有修扩,历来是游人雅士流连之地。至2015年,已有1000余年历史。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1]清朝诗人王维翰《题圣泉》赞云“不经陆羽煎茶过,谁定江南第几泉”,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圣泉寺猎奇留下“东坡品茶识圣水”的美谈,并作《枯木怪石图》,有“圣泉寺的水——喝一梆子”的歇后语。

圣泉寺占地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以寺庙为核心,多种景点环绕。山阴之左有桃花洞,传为桃花仙子修行的地方,寺北有石洞,深丈余,名贤洞书声。寺东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泉水甘洌,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2006年8月,圣泉寺被批准为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圣泉寺

外文名称: Shengquan Temple

地理位置: 安徽萧县龙城镇健康路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6:00-21:00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桃花洞、圣泉、三仙台、书声洞、郑公墓

建筑年代: 明代

建造时间: 北宋

保护级别: 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宿州市人民政府

文化活动

佛事活动

圣泉寺历代主持有窦明远(墩礼)、满聪和尚、智渡法师、乐渡法师、达妙法师。每逢新年伊始,圣泉寺都要举行正月初一至初七《金刚忏》法会,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每逢金秋十月,随着萧县桂花飘香果食收获,圣泉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祈祝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2013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二)上午九时,举行三门落成暨四大天王护法圣像开光庆典法会。

历史文化

传说

菩萨泉:圣泉原名“菩萨泉”,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路过此地,寻水解渴,见一老妪端坐石上,书生以礼相问,妪静坐不语,再问,笑指背后岩下,书生往视,果有一泉,饮毕欲谢,妪不复见,故名。

八仙

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曾于山上停憩,在山上留下三双足印,故名三仙台。

桃花娘子

传说是金兵南侵之时,当地一位名叫“桃花娘子”的女英雄,率领当地人民抗金,后来在这绝谷之中,被金兵困住。“桃花娘子”为了不落入金兵之手,在“一线天”最险要的地方跳了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她,称呼她为桃花仙子,将“一线天”上面的洞叫作“桃花洞”。

王母娘娘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美丽的王母娘娘,她下凡来到人间,走到萧县的凤凰山,在一块石头上踩了一下,留下一个大脚印。当王母娘娘口渴难耐之时,从王母娘娘脚踩的石头下流出一股泉水。王母娘娘的随从仙童搬开石头,下面有一眼清泉,王母娘娘伸出手捧了些泉水,喝了一口,泉水清凉解渴,王母娘娘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文学作品

从最初窦师道隐居的泉山别业,到窦明远所建的拱翠堂,再到金代的龙泉禅院、明清时代的圣泉寺,泉山建筑群见证了萧县历史的兴衰。宋代的苏轼晁补之陈师道,元代的刘岳申、明代的闭悌李三才彭缙,清代的王为翰沈学渊王士毅吴元凯等一大批文人都结缘此地,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

登山节

每年正月初一是萧县圣泉寺的登山节,山上人头涌动,有时会造成拥堵现象,为一品圣泉水,二尝圣泉寺面皮,三是到山上烧香求福。

特色小吃

萧县面皮出名,尤其圣泉寺的是面皮中的极品,以面粉为原料,将面水放进面锣中蒸做出的,配以黄瓜、面筋调制而成。吃法主要有卷、调两种。

冰凉可口的娃鱼是圣泉寺另一特色小吃,制作“蛙鱼”的原料,大多选用山芋淀粉。加入醋(酱油),胡萝卜咸菜(花生米、罗干子),辣椒糊等调料。

旅游信息

景区门票:圣泉寺是全天开放,免费参观活动场所。

交通路线:

1、自驾游:从连霍高速丁里出口进入省道202,往北进入城区。从连霍高速朱圩子下高速的往西走省道301到萧县城区。徐州方向的走311国道,到萧县城区。

2、的士:在萧县龙城国购上车到圣泉寺打表5元。

3、公交:公交车为16路公交车龙凤山庄站下、11路公交车一中站下。

历史沿革

北宋时,乡贤窦师道(沔)隐居于此,卒后,其侄窦明远(墩礼)在泉旁建“拱翠堂”,为此处最早建筑。

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到徐州任知州,在晁补之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萧县拱翠堂,为窦墩礼挥笔泼墨画了一张《枯木竹石图》。

金明昌三年(1192年),改为“龙泉禅院”始为佛教寺院。

明初,改称圣泉寺,后寺庙倾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知县孙重光又于泉旁建“虚谷堂”。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虚谷堂”毁于大风。

隆庆二年(1568年),满聪和尚化缘重修。

清朝后期,开始败落,古殿宇大部坍塌,仅存遗址。

1994年12月,恢复佛教活动场所。由智渡法师、乐渡法师多次出资塑三尊金身佛像并新建山门。

2006年,僧人入住以来,修建围墙、地面、山门,新建二层东、西寮房,改建念佛堂,修复三圣殿。

2013年3月13日,萧县圣泉寺举行山门落成暨四大天王像开光庆典活动。

2013年,成立萧县凤山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统管凤山森林公园景区。

建筑格局

圣泉寺位于凤凰山后峰弥勒顶东侧谷内,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为两进四合院。前为山门,规模虽小,但三门并峙,抵近南山。中门内仅一丈甬路,便是一间正殿,古称韦驮殿,正供弥勒佛。出韦驮殿后门,是正院,北面三间两进正殿为大雄宝殿,正供佛祖释迦牟尼,配供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正院东西各三间配殿,西厢正供南海观音,东厢正供如意轮观音。院落不大,建筑雕梁,精雅紧凑。正殿门前左右石碑各一,左为明代成化年功德碑,右为清嘉庆年功德碑。右碑前一古井即韦驮神背井。井口漫砌石板,麿砺光滑,井迷木质辘轳,俱为古物。后山桃花洞附近有天王殿、观音大殿等建筑。

主要景点

古寺

古寺始建于北宋时期,住宅是典型的中原传统汉族建筑。景区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隆庆二年(1568)满聪和尚所修。截至2014年6月,有房舍30余间,面积5460平方米。2014年7月20日,萧县圣泉寺景区新建大雄宝殿。

书声洞

书声洞又名贤洞书声、“二子书声洞”,位于寺西南数十步,深丈余,传说古时行人夜过洞下,常闻洞中读书声,细听是二人一问一答,故名。旧志称“贤洞书声”,列为萧城八景(仙台棋势、贤洞书声、汴流晓渡、眢井春耕、龙潭皎月、凤岭卿云、天枣奇芳、神钟怪迹)之一。

泉水

圣泉水位于萧县城区西北三里的泉山北坡,有江南第一泉的美称,泉旁的岩石上原刻有碗大的“菩萨泉”三字。明时更泉名为圣泉,泉上有一亭子,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知县温长发所建,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水清甘甜。盛夏,周围村民来山汲泉水消暑。有“圣泉寺的水——喝一梆子”的歇后语,并戏称“喝死不伤人”。建国前此泉水特别丰盈,从未见底,溢出的泉水,经地下引水渠,流向寺庙大门东面的一个水龙头,其外形是龙形,泉水由其口中流向,最终留下三仙台。

桃花洞

桃花洞位于圣泉山西侧半山腰间,在圣泉寺西南3里许。洞前有草坪,洞后悬崖峭壁,左右怪石嶙峋。进入古洞须从巨石缝中侧身而过。洞内可溶百人,潮湿无光,寒气逼人,洞内南北另有四个小洞。

三仙台

圣泉寺的泉水就滋润了圣泉寺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三仙台。三仙台在今三仙台村和盛村之间,与故萧城隔水相望,山高不过百米,因为靠近萧城,明代这里曾是游人雅士汇集的流连之所,山上树木繁茂,登临之下又可遍览萧县故城风貌,明代中期因此入选萧城八景之一。

防空洞

萧县防空洞是上世纪为了未来战争需要修建的防御工程,在半山腰上,全长500多米,洞里没有任何照明装置,冬暖夏凉。是去圣泉寺游玩,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项目。在防空洞口可观览到萧县城区全貌。

保护措施

2006年8月,圣泉寺被批准为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筹资兴建大雄宝殿。截至2015年9月,已拉好围墙,打好地基。

2015年12月,重修圣泉寺南入口。

2017年7月11日,开展圣泉寺景区环境整治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