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圣老楞佐主教座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老楞佐主教座堂可能始建于5世纪或6世纪,献给热那亚主教圣Sirus。在路面下和今天教堂立面前的区域,发掘出了古罗马时代的墙壁和路面,以及前基督教石棺,暗示此处是一个公墓。后来兴建了献给十二使徒的教堂,取而代之的是罗曼式的新主教座堂,献给圣老楞佐,资金来自于十字军中热那亚舰队的成功事业。

主教座堂推动了这一区域的城市化,1155年修建了城墙,三个古代城市核心(castrum,civitas和burgus)融合成为城市的中心。在整个中世纪,其他广场尚未出现,这个广场是该市唯一的公共空间。这座教堂在1118年由教宗格拉修二世祝圣。从1133年开始升为总主教座堂。1296年大火之后,由于皇帝党和教宗党之间的争斗,建筑部分恢复和部分重建。立面完成于1307年和1312年之间,内部柱廊重建。罗曼式建筑保持了原状,增加了宗教题材的壁画。

在14和15世纪,建起了许多祭台和小堂。立面东北塔楼上的小凉廊建于1455年;对面的凉廊属于风格主义,建于1522年。1550年,佩鲁贾建筑师GaleazzoAlessi受市政长官委派,计划重建整座建筑;但是他只完成了大厅和过道的屋顶、路面、穹顶和后殿。

主教座堂的建造结束于17世纪。穹顶和中世纪部分在1894年至1900年恢复。

建筑风格

基督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堂建筑[1],在人类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教堂建筑随着基督宗教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改变、更新,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大体而言,教堂建筑经历了从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艺复兴式”、“宗教改革式”、“巴罗克式”、“罗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2]等现代风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