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书籍中跨过山和大海(郑作伟)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书籍中跨过山和大海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在书籍中跨过山和大海》中国当代作家郑作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在书籍中跨过山和大海

过了今夜,时光的指针将指向火热的六月。我发现,书架上新买不久的几本书已蒙上一些灰尘。也是,这朝九晚五的日子里,我不曾去触碰他们,没有蜘蛛结网已是万幸。它们只是静静地呆着,锁住体内的人物、风景还有感情,如同造了一座监狱。可我为什么不能打开它们,把那些散漫或流动的文字放出来透透风呢?忙,不过是借口罢了。

我已经不能好好地去读一本书了,固然视力良好,且识文断字的本领亦未丢失,但生活的烟火气已填满了心胸。柴米油盐尚不能顾及,哪来的心情忙于精神上的消遣?我已是犁田耕地、牧牛喂猪或引车卖浆、贩夫走卒中的那一个。

这时候,不免怀念我的大学时代那些以梦为马的日子,没有课的时候,就会到图书馆拜访书籍。一个人,从宿舍出发静静地向那座神圣的地方走去。路上会经过白鹭溪,干净的溪水淙淙地流着,如同水晶般源源不断。对岸山峰高拔,野花铺地,艳艳的三角梅如装饰粉黛的女子,靓丽、显眼。我会走过这桃花源似的地方,一脚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径直走向三楼的语言文学阅览室。在那里,靠窗的位置光线良好,拿一本书来随手一翻都能切切实实地走进那些文字中间,成为鲜活的一处风景或者生动的一个人物。读《水浒传》的时候,我就是梁山泊上的第一百零九位头领,往湖中射入一支响箭,便有朱贵前来接应;读《山南水北》的时候,我就是八溪峒的一位农民,比绪非爹更能议论国事,比何爹更善于使青龙偃月刀;读《沙哈拉的故事》的时候,我就是那一片沙哈拉沙漠三毛与荷西在我身体上建造家园,把爱的密语告诉我听。

眼睛在看,手在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抄着一些精彩的句子,那是我劳动所得的一部分,就像丰收后储藏在谷仓里的稻谷,金灿灿。读书何尝不是一次劳动呢?为此,你大脑非得不停地转动,思考小说里为什么会安排这样的的结局,人物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命运。同时,你也会把自己强迫进去,想你如果是其中的人物,你能否推翻已写好的结局和命运,然后做你自己,开始一个没有人能预料到的未来。

读完一本书,除了掩卷而叹,还得把它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它本应就在那里,等着下一双眼睛和他相遇,然后产生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想法。你手的温度停留在书页上,下一个读的人是会知道的。

转眼间,我已离那座图书馆愈来愈远。它还是顶着湛蓝的天空,书海涌动。我却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一入社会便沾染风尘无可回头了。

毕业后读过的书用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其中只有崽崽写的《我们的三六巷》让我记忆深刻。它写海南建省后海口市一条普通巷子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狗六这个市井人物的描写实在出神。看完后,我才顿悟,这种色水型的海南汉子,原来是走进文学作品中,请客喝茶,吹牛放炮,丢一街讪讪的海南话的。

过了今夜,我们就走入六月了,那是一年中最火热的时候,荔枝熟透,燕子飞回,蝉子用嘶哑的喉咙唱着摇滚。享受这样的火热,心中的激奋是藏不住的,多老的人都能年轻几岁。那就坐在一棵椰子树下,慢慢翻开一本书吧。你看,我们正跨越山和大海,我们正穿过光辉的岁月。

[1]

作者简介

郑作伟,海南省屯昌人,现就读于三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参考资料

语言已更改自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