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溪,遇见时光静好(杨秀廷)
作品欣赏
在花溪,遇见时光静好
曲江绿柳,碧云天,芳草地,这是花溪的品格和形象,那流动着绿色意韵的水,便是花溪的精灵了。
十里花溪,十里绿树;十里平湖,十里碧水。花溪的水,清澈如处子的明眸,柔和清亮,顾盼含羞中沉淀着时光深处的安谧,收储有春天的明媚,带着夏天的热情,隽含苍苍山色的灵秀,在这个雨落花溪的清晨,与我不期而遇。
走在花溪的生态步道上,看雨点不紧不慢地叩击着宁静的江水,那漾动起的无数圈圈点点,便是花溪透过绿意凝视我的无数眼眸。那“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情韵,让流连花溪赏景的人无由地在雨趣中怡然陶醉。
有雨的日子,花溪静谧、含蓄,甚至还藏着几分羞涩。花溪的雨灵性而抒情。那曼陀罗般的节奏,一下催生了许多彩色花伞。平桥边,石板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并不因为雨的到来而步履匆匆。那花伞下,笑语依然,闲庭漫步的情致依然。最妙的是,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倚着风,迎着雨,悠然来去。
我喜欢花溪的雨,轻轻的、浅浅的、柔柔的,如梦似幻,扑面入怀,贴身又走心。我在花溪小住的几天里,雨一直在飘洒着。我倚窗远眺的时候,我穿行在曲江绿柳中时,雨便顺着我的目光,飘落进我心灵的小巷里。
雨中的花溪,美得让人惊叹,也让人心动。
二
美的风景,看过后会生长在心里,青葱在记忆里。花溪的风景就是这样。
山是花溪的魂,水是花溪的韵。山,赋予了花溪诗意;水,丰润了花溪的颜值。
黛色的群山,并不高险奇崛,也没有人为雕刻的那种精致,只是应承自然的拣选,满载着草木,静静地环护着温婉的花溪。那份静美里,分明生息着安然、蓬勃的魂魄。
花溪怀水而生,因水而灵。这里的水是轻盈灵性的,这份轻盈和灵性,在花溪浪漫的气质里,注入了水样的骨血和生命。
花溪的山水,养颜、养心、怡情。走进花溪,就拥有了一段心灵驻足的时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贵阳市区的一所高校上学。到了节假日,远足郊游,同学聚会或老乡走动,我们常常选择去花溪。赴约花溪,迎面而来的不是风,是一帧一帧的风景。登山,骑行,漫步,自得其趣;亭台,小洲,花圃,各有韵味;烟柳画桥,黄金大道,十里河滩,皆赏心悦目。因为对年轻人有不竭的召唤力,花溪这座盛开青春之花的精神家园,总是姹紫嫣红,生生不息。在那些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青春岁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梦回花溪?
而今回想起来,花溪的好,并不是因为人们从那里带走了什么,而是每一个到花溪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快乐。
花溪的妙趣与生动,让我内心温润,灵魂轻盈。去花溪,成了我对美的一种向往。
三
山似碧玉簪,水似眼波横。
花溪坐拥青山绿水,天施地赋,山水化育,气韵生动,数百年来,为文人墨客、名流商旅的眷顾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花溪的美丽山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改革开放以来,花溪区委、区政府依托森林、水、活力充沛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资源,践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涵养文化自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成功实践,提振了花溪的精气神,人与自然和谐交融,让花溪焕发出新时代的神采,成为“公园省”贵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
花溪的美,美在那山、那水,那风、那雨,美在那树、那花,那桥、那亭,那人、那梦……
而今的花溪,绿韵天成,内清外润,柔而不媚,美而不娇,美得如同晨雾草木间清亮的鸟鸣般灵动、清幽。
品味花溪的美,不仅是一种身心愉悦、忘情山水的体验,也是一种清逸自适的超脱,“有我之念”与“无我之境”在这里自然交融,从身体到心灵的深度感受,那种审美的愉悦,如涟漪般在心间漾动开来。
在花溪,最是绿意动情怀。那种绿,透彻、清幽、豁亮,绿得清心、怡心、静心,看一眼花溪绿波荡漾的青山,掬一捧花溪绿意盎然的碧水,我的心也被染绿了。 [1]
作者简介
杨秀廷,贵州省锦屏县委政研室原主任,贵州省作协会员,202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二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