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地地战术导弹怎样携带分导式多弹头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地地战术导弹怎样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是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目录

名词解释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距前沿阵地 40~200 公里的纵深防线内部署了 5500 辆主战坦克、8000 辆装甲车和 800 多门大炮,形成了一个个严密的火力。为了炸毁这些重火力点,多国部队连续出动 A-10、“阿帕奇”等反坦克飞机、战术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等进行昼夜突击,有几架飞机被地面炮火击落。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坦克装甲车成为陆战的主力军,野战防空和空中掩护兵力也日益得到迅速发展,光靠反坦克飞机和战术攻击机等深入敌坦克阵地和炮兵阵地上空进行轰炸任务,风险是很大的,代价也是高昂的。为了突击远程大纵深范围内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美国发展了一型新的地地战术导弹,它能对 200 公里以内的坦克集群、机场等目标进行远程攻击,命中精度可达 100 米,且能像洲际弹道导弹那样用一个母弹头带若干个子弹头,子弹头上还带有动力装置和制导装置,能自动寻的并给目标以致命打击,这就是美国“长矛”Ⅰ导弹的改进型——“长矛”Ⅱ型地地战术导弹,又称 T-22。

T-22 和“长矛”Ⅰ导弹的形状及大小基本相同,弹长 6.14 米,弹径 0.56 米。T-22 导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携带两种不同的子弹头。T-22 导弹采用“突击破坏者”作为母弹头,它所携带的第一种子弹头可带红外寻的器,每颗重 11 公斤,弹径 10 厘米,是一种空心装药型子弹头,主要用于攻击坦克的顶部装甲,一枚母弹头可携 24 个子弹头。作战时,导弹在飞机的引导下飞抵目标上空,按照机载雷达的指令将子弹头从母弹中弹出。4 秒钟后,子弹头自带的降落伞打开,开伞后 10 秒钟即在距地面约 500 米处,弹上红外寻的器开始搜索目标,一旦发现便实施攻击。子弹头抛撒方式可以是圆形(直径为 250 米和 350 米),也可以是椭圆形(长轴分布为 400 米和 800 米)。

第二种子弹头是带红外寻的器的末制导子弹头,称为“斯基特”子弹头。这种子弹头每颗重 2.7 公斤,弹径 9.5 厘米,按 4 组装在一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排列在母弹头内。作战时,母弹头在目标区上空约 3000 米高度将装有子弹头的内容器弹出,并打开其尾翼。容器降至 200 米时,尾翼脱落,降落伞打开,减速降落。降至 30 米时,降落伞脱落,自带的小火发动机点火加速,容器以 54 转/秒的高速旋转,将子弹头沿水平方向甩出,弹上红外寻的器开始扫描,发现坦克目标后便打击其顶部装甲。模拟计算表明:T-22 攻击集群坦克时,一枚导弹可摧毁一个坦克连及其全部辅助车辆;攻击敌固定式炮兵阵地时,可毁伤其 50%的火力;攻击敌纵深 200 公里以内的固定目标时,每天至少少损失 80 架飞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