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球轨道变化冰期调节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球轨道变化冰期调节器》,20世纪70年代论述天文因素对地球气候影响的重要论文。1976年12月发表于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科学》杂志第194卷第4270期上。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全文11页,约合中文17 000字,分战略部署、工作方法、地质时间序列、频率范围检验、时间范围检验、检验结果解释和概要等7部分。主要研究了天文因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规律。选取非洲、澳大利亚和南极之间受后期地质和生物作用干扰较少的2个海底岩芯(RC11—120和E49—18)作为研究的基础,这两个岩芯堆积速率快(>3厘米/千年)、气候记录时间长(450000年),有利于解决20000年以内的气候波动周期。测定了对气候极为敏感的3个参数: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组成(σ18O);岩芯所处位置夏季海面温度估算值(Ts),由放射虫组合统计分析求得;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百分数(一放射虫种的相对丰度)。并对米兰科维奇(Milankovitch)等人的轨道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地质资料和天文资料的频率分析比较,发现500000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周期23 000年、42 000年和近100 000年,分别与地球轨道的岁差(P),周期21000年、地轴倾角即黄赤交角(ε)周期约41 000年和轨道偏心率(e)平均周期93 000年近似。岁差(P)、地轴倾角(e)和轨道偏心率(e)对地球气候的控制,在频率曲线图上分别为约10%、25%和50%。作者断定了地球轨道几何形状的改变是第4纪冰期演变的基本原因。并预测了未来几千年的气候长期变化趋势(忽略人为影响)是北半球冰川作用将扩大。

论文发表后立即得到了第4纪地质学家、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的广泛关注,使冰期原因的天文说在米兰科维奇研究基础上向前更推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

作者J.D.海斯、约·伊姆伯、N.J.沙克尔顿,均系“气候长期研究、制图和预报计划(CLIMAP)”的成员。海斯(J.D.Hays),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教授,拉蒙特—多尔迪地质调查所研究人员。约·伊姆伯(John Imbrie),美国布朗大学亨利·L.多尔迪研究所海洋学教授。N.J.沙克尔顿(N.J.Shackleton),英国剑桥大学第4纪研究室研究人员。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地球轨道变化冰期调节器 相关视频

地质学类-地质学
地质学专业导论 | 第四讲--地质学人才培养(上)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