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空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空导弹

来自 央视网 的图片

中文名: 地空导弹

外文名: surface-to-air missile

别称: 防空导弹

地空导弹是指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又称防空导弹。它是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核心。地空导弹是由地面发射,攻击敌来袭飞机、导弹等空中目标的一种导弹武器,是现代防空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炮相比,它射程远,射高大,单发命中率高;与截击机相比,它反应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不受目标速度和高度限制,可以在高、中、低空及远、中近程构成一道道严密的防空火力网。[1]

导弹分类

地空导弹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的有:按射高分为高、中、低空 ;按射程分为远、中、近程和短程。划分的标准各国也不尽相同,多数国家把最大射程在100千米以上的称为远程,20~100千米之间的称为中程, 10~20千米 的称为近程, 10千米以内的称为短程。按制导方式分为遥控、寻敌、复合制导等类型。其中寻敌制导又分为主动寻敌、半主动寻敌和被动寻敌3种。最初的地空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研制的"莱茵女儿"等。战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相继发展地空导弹 , 并于50年代先后装备第一代地空导弹;60至70年代装备了第二代地空导弹;70年代以来又研制和装备了第三代地空导弹 。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地空导弹家族,形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地空导弹系列。在60年代以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地空导弹武器,极大地提高了地面防空的效能,使其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骨干,构成对突防飞机的主要威胁,迫使空袭飞机采取低空和超低空突防并寻求在防空火力圈外发射空地导弹等新的突防样式,从而使防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空防斗争的推动下,地空导弹将主要朝着抗干扰、多用途和复合制导的方向发展。

各国发展

中远程导弹

射程在40 公里以上,射高在20 公里以上的地空导弹,称为中高空、中远程导弹。

这类导弹中,射程最远的是苏联的SA-5(S-200) 导弹,250 公里;射高最大的是苏联的SA-2 导弹,34 公里;单发命中率最高的是美国的“爱国者”导弹,90%以上命中率;弹体最长的是苏联的SA-5 导弹,约为16.5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也是苏联的SA-5 导弹,约为9000-10000 公斤;飞行马赫数最大的是苏联的SA-12(9M83,S-300V),高达5~6(而美国的“爱国者”PAC-3导弹为5~6);战斗部最重的是美国“奈基”Ⅱ导弹,重达545 公斤,射程为15~40 公里。目前最新的远程导弹有紫苑导弹、闪电-8导弹等。

中近程导弹

射高为 6~20 公里的导弹,称为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导弹。

这类导弹中,射程最大的是美国的“改霍克”(MIM-23B),射程约为40 公里;射高最大的也是“改霍克”导弹,18 公里;弹体最长的是苏联的SA-3,约长5.95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也是SA-3,重达925 公斤;飞行马赫数最大的是苏联的SA-11BUK,2.9;战斗部最重的是苏联的SA-1,约为3.84 公斤。

近程导弹

射程在15 公里以下,射高在6 公里以下的导弹,称为低空、近程地空导弹。

这类导弹中,射程最远的是瑞士的“天空卫士—麻雀”,最大射程13公里;射程最小的是苏联的SA-9,仅有0.2 公里;射高最大的是苏联的SA-9,约为6公里;射高最小的是英国的“长剑”,仅有0.01 公里;弹长最长的是瑞士的“防空卫士—麻雀”,约长3.66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也是“防空卫士—座雀”,约有204公斤;飞行马赫数最大的是意大利的“靛”,约有2.5;战斗部重量最大的是苏联的 SA-8,约重50 公斤。

射程在5 公里以下,射高在3 公里以上的地空导弹,称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这类导弹中,射程最大的是美国的“毒刺”(又译“针刺”)和瑞典的 RBS-70,均为5 公里;射高最大的也是这两型导弹,均为5 公里;弹长最长的是“毒刺”,长达1.52 米;发射重量最大的是瑞典RBS-70,约重15 公斤;飞行速度最快的是美国的“红眼”和“毒刺”、马赫数均为2;战斗部最重的是英国的“吹管”,约重2.2 公斤。

发展历程

地空导弹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为了对付盟国飞机的袭击,研制了“热风”、“飓风”、“暴风”等防空火箭,后来相继研制了“瀑布”、“龙胆”、“蝴蝶”及“莱茵之女”等地空导弹,这些导弹没有来得及批量生产和装备使用,战争就结束了。和地地战术导弹及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展一样,美苏在战争结束后竞相争夺地空导弹的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争取了一部分地空导弹专家,从而为战后地空导弹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战后40 多年来,地空导弹的发展主要还是美苏垄断,它们的技术水平基本代表了世界地空导弹的最高水平。

从60 年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等近10 个国家已能程度不同地研制和生产地空导弹。 世界上已有40 多个型号服役,各型地空导弹的生产量已超过40 万枚,有30多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购买并装备了这种武器。战后地空导弹的发展主要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地空导弹是战后至50年代末期研制的导弹,此间主要发展国是美、苏两家。他们在掠取德国实物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仿制和试验了一批导弹,同时也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第一代地空导弹。

当时,由于喷气式飞机和战略轰炸机、战略侦察机的大量使用,使传统的高炮失去了作用,射高只有10 公里左右的高炮面对以高亚音速、超音速在12 公里以上高度飞行的飞机已显得无能 为力。为了对付高空高速飞行的飞机,美、苏重点发展了中高空、中远程导弹,其主要代表型为美国的“波马克”和“奈基” Ⅰ、Ⅱ 型导弹,苏联的SA-1 和SA-2。第一代地空导弹在射程上有了很大提高,一般射程可达50 公里左右,个别达140 公里,射高也能达30 公里左右,因而对飞机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这一代导弹尺寸较大,机动性较差,只能固定发射,对付中高空目标,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的空中目标则显得过于笨拙。第二代地空导弹是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发展的。由于中高空、中远程导弹的发展,以往以高、中空突防的作战飞机开始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的战术,空中目标的这一重大变化也引起地空导弹的相应变化,因此,一代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能够对中低空、中远程和低空、近程目标进行攻击的导弹相继问世,最有代表性的型号有:在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方面,有美国的“霍克”和前苏联的SA-3、SA-6;在低空、近程导弹方面,有美国的“小槲树”、“红眼”,苏联的SA-7 等。

高空导弹

此外,中高空、中远程导弹也有重大发展,苏联研制成功SA-4、SA-5 两型导弹,其中SA-5 成为世界地空导弹发展中弹体最长(16.5 米)、弹径最大(1.07 米)、翼展最大(3.65 米)、发射重量最大(1000 公斤)、射程最远(250 公里)的一型地空导弹,该型导弹广泛装备于华约和中东各国。值得一提的是,此间英国还发展了一型中高、中远程地空导弹,其型号为“警犬”Ⅱ,射程84 公里,射高0.5~27公里。第二代地空导弹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机动发射能力,反应速度较快,导弹自动化程度较高,制导体制多样化,已基本形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全空域火力覆盖第三代地空导弹是60 年代末至70 年代末发展的。此间,由于地空导弹初步形成了全空域防卫态势,所以目标飞行高度变化不大,但仍以低空和超低空突防为主,

低空导弹

所以这一代导弹除苏联的 SA-11 中程导弹外,其余全是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其主要特点是不少国家参与了地空导弹的发展,同时一大批性能较好的单兵便携式导弹也得以迅速发展。这一代导弹的代表型有:美国的“毒刺”,苏联的SA-8、SA-9,英国的“山猫”、“轻剑”、“吹管”,法国的“响尾蛇”,法德合研的“罗兰特”及瑞典的RBS-70 等。第四代地空导弹是70 年代末以后发展的。此间,虽然作战飞机仍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模式,但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却构成了新的威胁,使地面防空变得日趋复杂。由于飞机大量采用隐形技术,加之飞行速度已提高到马赫数2 左右,所以目标机动能力和低空突防能力较强。战术弹道导弹飞行弹道虽然较高,但目标小,飞行速度快,也较易突防。

为了防空反导,第四代导弹在重点发展低空导弹的基础上,还十分注意发展各种类型的导弹,其代表型有:美国的“爱国者”、“改霍克”、“罗兰特”,苏联的SA-12、SA-13,美国和瑞士联合研制的“阿达茨”,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轻剑”2000、“星光”、德国的“罗兰特”、法国的“夏安”,日本的81 式和意大利的“防空卫士”等。

这一代导弹由于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使地空导弹系统能跟踪和攻击多目标,在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地空导弹和战斗机、高炮一起,构成国土区域防空、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的重要武器系统。地空导弹由于命中精度高,摧毁威力大,机动能力强,覆盖范围广,反应时间快,所以日益成为地面防空的主要武器。经过战后40多年的发展,地空导弹已装备了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计有70 余种、100 多型在役,有10 多个国家具有研制和生产能力。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