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胆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胆草
20190801131712_53442.png
图片来源 https://www.huabaike.com/jtyh/28632.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地胆草

汉语拼音:Dì Dǎn Cǎo
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苦地胆、地苦胆、牛托鼻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主治: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睑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湿疹,疮疖,虫蛇咬伤

地胆草

地胆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地胆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睑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湿疹,疮疖,虫蛇咬伤。[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地胆草

拼音名:Dì Dǎn Cǎo

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

来源

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

孕妇慎服。[2]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3]

性状

呈不规则的段状。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须根多数。茎圆柱形,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片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边缘稍有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柄短,略呈鞘状。气微,味苦。[4]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根茎短,着生多数须状根,新鲜时黄白色,干燥后灰黄色。叶多基生,匙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16cm,宽1-3.5cm,边缘稍具钝锯齿,两面均被灰白色粗毛。夏、秋开花,花葶略粗壮,头状花序着生长梗上,呈稀疏单歧聚伞排列,分枝处有叶状苞片;头状花序有2列总苞片,外层紫色,全为管状花;花冠淡紫色。瘦果有棱,顶端通常有6枚长而硬的刺毛。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丘陵、坡地、路边。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地区。[5]

参考资料

  1. 地胆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地胆草中医世家
  3. 地胆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4. 地胆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5. 地胆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