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胆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地胆草 | |
---|---|
图片来源 | https://www.huabaike.com/jtyh/28632.html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地胆草 汉语拼音:Dì Dǎn Cǎo |
目录
地胆草
地胆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地胆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睑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湿疹,疮疖,虫蛇咬伤。[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地胆草
拼音名:Dì Dǎn Cǎo
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
来源
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
孕妇慎服。[2]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3]
性状
呈不规则的段状。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须根多数。茎圆柱形,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片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边缘稍有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柄短,略呈鞘状。气微,味苦。[4]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根茎短,着生多数须状根,新鲜时黄白色,干燥后灰黄色。叶多基生,匙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16cm,宽1-3.5cm,边缘稍具钝锯齿,两面均被灰白色粗毛。夏、秋开花,花葶略粗壮,头状花序着生长梗上,呈稀疏单歧聚伞排列,分枝处有叶状苞片;头状花序有2列总苞片,外层紫色,全为管状花;花冠淡紫色。瘦果有棱,顶端通常有6枚长而硬的刺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