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質時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質時期

地質時期(Geologic time scale)指地球歷史中有地層記錄的一段漫長的時期。由於目前已經發現地球上最老的地層同位素年齡值約46億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億年為界限,將地球歷史分為兩大階段,46億年以前階段稱為「天文時期」或「前地質時期」,46億年以後階段稱為「地質時期」。

簡介

從地球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星體起到人類歷史有文字記載開始之前,地球歷史中有岩層記錄的一段漫長時期。已經發現的最老地層,其同位素年齡值為46億年左右,46億年以前,叫作天文時期,以後的整個階段,叫地質時期。地質時期是地史學研究的主要時期,故又稱地史時期。《論地球起源與演化》一文認為:在地球歷史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岩石、構造、古生物、地磁、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將地球歷史劃分如下時期: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見附後的《地質時期與特徵表》。地球形成時期這一時期是由地核俘獲熔融物質開始到地表熔融物質凝固的一段地質時間。在距今46億年前,由鐵鎳物質組成的地核俘獲了熔融物質形成地幔。地幔與地核接觸部位溫度降低,形成內過渡層。外表溫度降低凝固,形成外過渡層。在這一地質時期,形成了圈層狀結構的地球。

評價

這一時期是地殼已經形成到地球進入太陽系前的一段地質時間。這是一段沒有陽光的地質時期。在這一段的前期,地殼的風化、剝蝕、搬運和沉積作用強,高山被剝低,在溝谷和坑窪地中沉積了巨厚的原始沉積。在這一段的後期,地殼活動變弱,地表溫度漸漸降低,到了冰點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在生物界,降落在地球上的原核生物開始復活和繁殖。由於沒有陽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處於休眠狀態。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有了太陽的光照,形成了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有了晝夜的變化。在地球的內部,地核或內球偏向太陽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在地殼,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由兩極向赤道的離心力;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動,地殼物質形成自東向西的運動。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溝谷窪地和平原。在生物界,開始爆發式出現即開始復活。隨着太陽系的演化,地球由進入太陽系時的軌道面即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夾角大約23°26′,演化到現在的地球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近平行,地軸由垂直軌道面變為傾斜在軌道上運行,形成一年的四季變化。在岩石建造上,出現大量的石灰岩。[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