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均变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均变论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是一种地质学理论,即一切地质变化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虽然这种变化不以固定的速度或强度进行。

均变论又称“渐变论”。对其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183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但其内容已由英国地质学家赫顿在1788年阐明。是关于地质作用和自然规律的一项根本原则和学说。经典的概念是:“现今是过去的钥匙”。即以往的地质事件可以用现今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力来解释。②地质学家用以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所使用的逻辑和方法。

主要内容

又称渐变论,是与灾变说相对立的一种阐述地质作用和自然规律的学说,是牛顿的“科学推理原则”在地质学中的移植。均变论一词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1830年首先提出,但其基本思想早在1788年曾为他的同胞赫顿阐述过。均变论的精髓是认为现今正在起作用的改变地壳形态的力量,也同样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和方式作用于地质历史的整个时期。因此,以往的地质事件可以用现今所观察、认识到的因素和力量加以解释。由此引出“古今一致”的地质思想,得出将今论古的地质学基本方法。均变论是以缓慢进化为主要特征的,它认为在短期内不起眼的地质作用,如侵蚀、沉积作用,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能够积累起来,造就出宏伟壮观的地质现象。而且,虽然地质作用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样,所造成的变化也非匀速,但地质作用的改变只具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变化。这些观点给地球的上帝创造论及灾变论等以宗教思想为庇护的理论以莫大的打击,使地质学成为实证的科学,对近代和现代地质学影响极大。但由于历史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过去不会和现今完全一样,现今也不是过去的重演,因此,均变论强调变化的绝对一致,不可避免地陷入片面性和局限性。

发展历史

莱伊尔被誉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的莱伊尔对均变论的形成和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830年1月,发表了《地质学原理》第一卷(1831年出版第2卷,1833年5月出版第3卷)。他坚持并证明地球表面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用时间较长的自然过程形成的。他指出地壳岩石记录了亿万年的历史,可以客观地解释出来,而无需求助于《圣经》或灾变论,同时,他承认陆地的升降运动,把意大利塞拉比寺院的三根石柱(它们曾部分被海水淹没)作为《地质学原理》的刊头画,并指出斯德哥尔摩附近海面以上200呎的海生动物的贝壳说明陆地的上升。

也就是说,要认识地球的历史,用不着求助超自然的力和灾变,因为通常看来是“微弱”的地质作用力 (大气圈降水、风、河流、潮汐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起作用,就能够使地球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莱伊尔强调“现代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思想被发展为“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这种“将今论古”的科学方法对达尔文的影响很大。

在莱伊尔逐步取代了居维叶之后,均变论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地质学的信条,奠定了现代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地质学教科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莱伊尔用均变论统一说明了地质现象,建立了科学的地质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