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均衡教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促进公平==

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教改”新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教育部有关官员11月10日表示,现在纲要的文本已经基本起草完毕,在报请中央审议、社会再一轮的征求意见后,将由国家正式颁布。党中央、国务院对制定该纲要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做出指示。温家宝总理亲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的组长。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任规划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和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部长任副主任。

纲要将涉及民众普遍关注的20多个教育热点问题,对我国教育发展而言是历史性的机遇。其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为纲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而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表示,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3四个掩盖==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的“掩盖”,即全国教育整体投入增加掩盖了地方教育投入的不足;发达城市教育人财物的聚集掩盖了欠发达城镇教育人财物的流失;少数人所受的良好教育掩盖了大多数人所受教育的质量偏低;高等教育的发展掩盖了职业教育的滞后。

——教育体制机制多有弊端,结构尚待理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当前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或“过度教育”的问题。

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教育与培训活动之间的关系尚待理顺。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教育的公益性有所减弱,政府、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出现了错位和缺位现象。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特别是职业学校[1]学历教育仍由不同政府部门主管、规划,长期存在着管理分散、政出多门等问题,在教育内部同样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规划和管理分离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的教育规划,还缺乏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全局性的统筹考虑。

——教育投资比重偏低,投资结构失调。有关数据显示[2],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上世纪90年代却一直在2.5%左右徘徊,1992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2000年应达到4%,但直到2007年,也仅有3.32%。这一比例,比1991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3.3%的水平还要低。

教育投资结构方面,2001年我国初等教育占27.49%,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中专、技校、职中)占38.9%,高等教育占26.9%,而世界1980年部分国家平均水平为:初等教育37%,中等教育27.5%,高等教育19.4%。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中等、高等教育的扩张,一方面是依靠政府财政性投资的增长,但更主要的是依靠教育收费的提高。教育成了社会上利润率极高的一项投资产业,这对扩大教育是有利的,但给国民带来了巨大教育负担。我国现在读完一般大学的各种费用大概需要4—5万元左右,而我国农村2004年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936元,父母双方不吃不喝也要将近十年才能攒足一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质量亟待提高。我国教育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投入与产出比低;高校办学模式趋同,层次不清,职能不明确,无特色,不规范,专科办中专,中专办大专,大专办本科的现象,近几年越来越普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办学效益;由于管理混乱,学科重复设置、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设备闲置严重,教室、实验室及图书馆等利用率很低;学校和专业规模与市场有限需求的矛盾突出,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高校三大职能(产学研)割裂较明显,科研成果有限,知识转化率低。对比之下,我国的国民素质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

因为教育质量不高,致使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相比悬殊很大。中国科协于1990年开展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试验性调查,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1996年为0.2%,2001年为1.4%,2003年为1.98%。而1989年加拿大为4%,1991年日本为3%。美国1990年的这一数据为7%,2000年已达到了17%。

革新理念

均衡教育重在“均衡”。实际上,我国均衡理念源远流长,孔子在他的治国策中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均衡理念;孟子“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也道出了社会政治生态中的均衡关系。

胡锦涛主席提出“均衡、普惠、共赢”;韩国成立国家均衡发展委员会并制定《均衡管理法》;华为、金蝶、万科等诸多企业都把均衡管理纳入重要管理内容。

笔者在《均衡管理》一书中曾提出均衡管理理论,即遵循自然和社会“均衡—失衡—均衡”的发展规律,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根据事物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均衡地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达到各方利益、情感、意志和认知的均衡。依此,笔者认为,当前教育之所以出现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盖因教育事业内核的失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强化均衡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共同发展,从而持续、稳定、高效地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均衡教育的关系看,均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均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均衡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更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身看,抓好以培养人、塑造人为根本宗旨的均衡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内部和谐、社会的外部(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归根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均衡教育,教化人心,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看,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均衡教育。首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需要均衡教育。要实现法治社会,取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取决于社会法治教育开展得如何,通过均衡教育努力缩小两极差距,改变弱势群体的各种生活待遇,促进公平和正义社会的建立。其次,“诚信友爱,活力有序”需要均衡教育。均衡教育有益于营建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良好环境,有益于整个社会崇尚教育、崇尚知识、崇尚人才,使社会公众对共同的社会规范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普遍的认同,社会方能长期地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地发展。再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需要均衡教育。要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理智的自觉行动,无不需要均衡教育的积极参与,意即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