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結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坐骨結節是人體骨盆下方一個正常的骨性解剖結構,一般坐位時摸到臀部下方的骨性突出。
坐骨結節的觸診
患者俯臥位,坐骨結節位於臀橫紋中點位置,此時治療師可以直接用手觸診定位坐骨結節。
但俯臥位時有臀肌等較多的軟組織阻隔,觸診坐骨結節可能會出現誤差,導致觸診不精確。此時可以手握拳,使用拳面從大腿後側正中向上滑動,當感受到頂手的結構無法繼續向上時,此時就定位到了坐骨結節。
另一種定位坐骨結節的方式是患者側臥位,屈髖屈膝。同樣使用拳面從大腿後側向上滑動至頂手的結構,這就是坐骨結節。側臥位相較於俯臥位更好,原因在於在此姿勢下可以更好觸診到閉孔內與閉孔外,松解閉孔內、外肌。
膕繩肌、骶結節韌帶等結構附着於坐骨結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對坐骨結節的定位、觸診及手法處理是相當多的。[1]
名詞解釋
人體臀部的骨骼是由骨盆構成的,其中坐骨是構成骨盆的重要組成部分,坐骨可分為上下兩個分支,在兩支骨會合處有向後下凸起的粗隆,即坐骨結節,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坐骨結節恰好與凳面接觸。在坐骨結節的頂端長有滑囊,滑囊能分泌液體,以減少組織間的摩擦與受壓,是坐骨的保護性裝置。
坐骨結節間徑的正常值在8.5~9.5cm。就算寶寶雙頂徑相對比較大,如果入盆的方向沒問題,顱骨重疊好,宮縮正常,宮頸擴張速度正常,胎兒能耐受宮縮造成的缺氧情況,順產是沒有問題的。胎兒在順產的過程中,胎頭收到產道的擠壓,顱骨會重疊,即使雙頂徑較坐骨結節間徑稍大,一般也不影響順產。因為分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無法預測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事情,是醫生也無法預料得到的,只能通過對每個階段的觀察,綜合各種情況後,對這一階段做出判斷以及對能否繼續下一階段做決定。[2]
在大腿伸直時因被臀大肌下緣所覆蓋,不易摸到,需用手指沿臀溝向上重按,方可摸到。在坐位時臀大肌下緣上移,坐骨結節移至皮下,與凳面接觸故易摸到。
參考文獻
- ↑ 精準觸診丨如何觸診坐骨結節?微信公眾平台
- ↑ 坐骨結節在哪裡大眾養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