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的公共区域管理系统
![]() |
基于视觉的公共区域管理系统在新冠病毒蔓延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冠状病毒对全球的医疗卫生行业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冲击,多国饱受公共资源不足的困扰,相比之下由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并避免人员直接接触的服务方式的优越性就得到了体现。近来,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实践。5月,国家卫健委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规范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维护患者与医疗机构[1]的合法权益,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的长远发展。
目录
简介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本质在于科技创新,通过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和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医疗服务,打造能够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体系。例如,在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AI的技术提前感知变化,提前制定相应的管理预案,并及时落实到基层医院。
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AI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医生实现了赋能,为医护工作者带来了便利。专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将会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2]等技术的基础上,在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疫情预测分析、病毒溯源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如今各种应用高新技术的疫情防控产品,如各种网络云平台,红外测温技术,送餐、消毒、巡逻机器人等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比较成熟的有如广州开发区的高新兴集团自主研发出的升级版5G警用巡逻机器人等。我们的团队吸取前人经验,加以创新改良,使产品更智能,也更具备竞争力。
1.2产品介绍
基于视觉的公共区域管理与机器人服务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视觉识别定位系统,具有提醒和服务功能的地面机器人和能实现人为接管和监控的上位机。作为控制中心的上位机能够接管机器人和摄像头的控制权限,三者之间通过无线通讯完成信息的传递。
2. 技术方案
2.1项目技术简介
视觉识别定位系统通过在应用场景架设工业相机,通过工业相机获取图像,识别当前场中人员,找出当前场地中需要提醒的目标,如未带口罩人员和过于密集的人群,以及做出特殊手势需要服务的人员。通过固定的工业相机、激光雷达、码盘、陀螺仪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估计机器人当前位置,然后通过路径规划的算法规划最优路线,为机器人发送具体的移动指令,控制机器人接近目标,通过屏幕和语音播报向被提醒者传递信息。
地面巡逻机器人搭配麦克纳姆轮结构,可以实现全向移动,移动更加灵活,并且能够保证在狭窄通道和凹凸地面可顺利通行;搭载激光雷达,提前导入地图智能规划路线,并依据现场反馈微调路线,从而避免与建筑或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通讯方式采用wifi的方式收发信息,适用范围广阔;配备遥控控制模式和小型载物台,方便使用者控制移动和小物件的运输。
上位机主要作为机器人和工业相机的上级单位控制,管理人员能够从上位机获得机器人或工业相机的状态、视角以及控制权。如果机器人判断自身出现了难以处理的问题则可以向上位机发送人工接管控制权的请求,由管理人员来处理。同时,机器人等下级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程序运行状况等都会实时的发送到上位机,由上位机记录下来。
参考文献
- ↑ 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搜狐,2023-06-23
- ↑ 一文读懂什么是云计算? ,搜狐,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