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尼烈,外文名:CHINNERETH,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1]」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也就是英語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2]。
簡介
在書十九35,這是一個設防的城市(大概是今天的奧里瑪廢墟 [Khirbet el-Qreimah]),這城也有另一個拼寫法(Chinneroth,書十一2;〔譯註:和合本在這經文一樣譯作「基尼烈」〕)。城畔的湖亦因而取名基尼烈湖(民卅四11)。新約稱這湖為革尼撒勒湖(路五1)、加利利海或提比哩亞海。約瑟夫則稱這個城為革尼撒(Geneesar)(War 2. 573)。這個名稱可能源自 kinno^r,意即豎琴──這湖的形狀。
參考資料《聖經新辭典》
基尼烈(Chinnereth,Cinneroth)
迦南北部、拿弗他利支派境內一個地區和一個城市的名稱。基尼烈城在基尼烈湖的附近,是城從湖名還是湖從城名,眾說紛紜。以色列人進軍迦南途中,基尼烈南面的亞拉巴高原、多珥山岡諸王等聯合對抗,戰敗後,不少城市被毀,居民被殺。以色列人分配地業時,劃歸拿弗他利支派。基尼烈城是其所得的十九座堅固城之一。以色列南北分裂時,亞蘭王便哈達攻破以雲、但、亞伯伯瑪迦、基尼烈全境、拿弗他利全境等地(書1l章;19:35;王上15:20)其遺址是加利利海西北岸的奧萊麥廢墟。 基尼烈湖(The sea of Chinnereth)加利利海在舊約時期的名字。形狀如梨,也像豎琴,希伯來文「基尼烈」即「豎琴」或者「瑟」的意思。《聖經》中「湖」與「海」常可通用,因而既稱「湖」,又作「海」。耶和華為以色列人劃定的迦南地的東界,其中一段在基尼烈湖的東面,再沿着約但河向南,直通到鹽海為止。故常用此名形容以色列與鄰國的接壤邊界。以色列人分配地業時,基尼烈湖的東面歸拿弗他利支派,西面劃歸迦得的子孫。新約時期,「基尼烈湖」的發音已變成 「革尼撒勒湖」了,又作「提比哩亞海」。詳見「加利利」、「加利利海」條。(民34:11-12;書12:3;13:24-28;19:35;路5:1)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的主要聖禮和節日,中國新聞網,2010-10-29
- ↑ 揭秘基督教分支: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千年恩怨,趣歷史,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