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英语:Tsung Tsin Mission of Hong Kong)创立于1847年,由德、瑞、法交界之差会巴色传道会于1846年差派的瑞典教士韩山明牧师(Theodore Hamberg)及德国传教士黎力基牧师(Rev. Rudolph Lechler)创立。

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1]。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复活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传布福音。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2]。基督教多数教派不守此节。

简介

1838年巴色会的印度传教士克鲁基堡(C. Krückeberg)到澳门养病,期间遇到郭士立,对其在中国宣教的工作甚感兴趣,因而提议巴色会也派遣传教士到中国。1846年5月13日巴色差会派韩山明及黎力基来华,同年8月26日巴冕差会(Barmen Mission,即后来的礼贤会)又决定派柯士德(Heinrich Köster)及叶纳清(Ferdinand Genähr)二人来华协助郭士立传教。他们一行四人同船于1847年3月19日抵达香港。另有巴陵信义会(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又称柏林差会)之后派纽曼及韩士柏来中国传教。当时三个差会合称“三巴教会”。三巴教会初期有不同的宣教目标,郭士立安排巴色差会负责广东东部,黎力基专责潮汕地区的潮汕人,而韩山明则负责客家人;巴冕差会负责广东南部和西部操“广府话”的中国人;巴陵差会由广州沿北江向上传教,于是同时向说客家话及广府话的中国人传福音。三巴教会渐渐出现了矛盾,及至义和团事件之后,三巴教会才共同拓展传教的事宜。

黎力基在潮汕宣教遭到驱赶,因而决定与韩山明及稍后来华的韦永福(Philipp Winnes)合三人之力以客家人群体为宣教对象,分南、北两会,南会以香港为基地,专向珠江流域地区传教,而北会以五华为首,深入粤北以至广西建立教会。传福音的工作包括建立教会,开办医院及学校。

1851年韩山明在上环街市附近成立巴色会客语礼拜堂,翌年在西营盘高街建立教会,即后来的救恩堂。1862年建立崇真会筲箕湾堂。1890年建立崇真会土瓜湾堂。1895年建立第四所的崇真会黄宜洲堂。巴色会于1896年在香港注册(香港条例四号:《An Ordinance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President in Hong Kong of the Basel Evangelical Missionary Society》),订明以时任巴色会香港会长的传教士娄士(Christian Gottlieb Reusch)为法人。1897年在深水埗福州街办学及建立第五所教会深水埗崇真堂。1905年在西贡南围辨学兼建立窝美崇真堂。同年在粉岭龙跃头建立第七所教会崇谦堂。1923年2月18日香港的七所巴色教会成立香港巴色总会。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当时德国与英国对战,具德国背景的巴色会将教会及学校的管治权暂时移交华人信徒。巴色差会顺应华人信徒的要求,于1924年自立后正式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崇真会,香港巴色总会当时不属崇真总会的区会或支会,直到1928年才更名中华基督教崇真会香港区会而纳入成为崇真总会的三级体制下的区会之一,更于1929年实行全区自立,独立发展。1946年崇真总会议决加入“中华信义会”,向教会合一进发。1951年,由于内地政局之改变,香港区会与内地总会脱离关系,而巴色差会的传教士亦先后返国,遂于1952年6月7日在香港注册成为独立法团,改名香港崇真会。

1952年设立筲箕湾崇真幼稚园,1953年建立南华莆南华学校,1955年设立“少年部”及建立西贡乐育神学院,翌年成立“妇女部”及一所幼稚园,1958年建立筲箕湾崇真中学,1960年成立“慈善部”,1962年建立东头村崇真学校,1964年成立“出版部”,出版《崇真》双月刊及设置“黎力基奖学金”,1965年成立“主日学部”及建立葵涌崇真学校和东头村崇真幼稚园,1968年建立西贡乐育幼稚园。

视频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 相关视频

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教宗方济各 台湾预告片 (中文字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