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堀直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堀直政

图片来自ameblo

堀直政(ほり なおまさ,1547年-1608年4月1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江户时代初期武将。成为从弟堀秀政家老,被赐予堀姓,亦被称为奥田直政。父亲是奥田直纯[1]

生平

天文16年(1547年)于尾张中岛郡奥田庄出生。因为被交托在堀秀政的伯父兼一向宗僧人堀扫部太夫之下,于是与秀政一同度过童年时期。而堀扫部太夫吩咐二人,要跟随首先立下功绩一方,协力振兴家名,而因为秀政首先立下功绩,于是成为其家臣(不过有说法指出,这类逸话在加藤清正等其他武将亦有,因此应是创作)。

秀政在13歳开始成为织田信长小姓。而因为直政大秀政6岁,所以亦被认为在同时期应该是在信长配下。不过因为缺乏直政在信长配下时代的史料,可能是辅佐秀政而担任文官,负责处理行政工作。在《宽永诸家系图传》中记载,在进攻伊贺龟甲城时,率领精兵首先登城而受到信长赞赏,在进攻伊势峰城时亦立下功绩。信长死后,与秀政一同在山崎之战贱岳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纪州征伐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征伐中从军。

特别是在天正11年(1583年)的贱岳之战中,持著十文字枪,夺去柴田胜家的金御币马印,并杀死小冢藤右卫门。

秀治时期

秀政在小田原征伐中,于阵中病死。秀政死后,认为秀政的儿子秀治太早成为继承人的丰臣秀吉,打算把秀治召回所领北之庄,因此延迟了秀治的袭封,对此感到愤怒的直政令次男直寄担任使者前往见秀吉,书状中写著“左卫门(秀政)有多年勤功,万一家督不立,恐怕会沾污阁下的人缘”,于是秀吉允许秀治的袭封。庆长3年(1598年),因为秀吉的命令,上杉景胜移封至会津,而秀治则移往越后。越后45万石由一族和与力统治,春日山城由秀治、藏王堂城由秀治的弟弟亲良坂户城由直政的次男直寄三条城由直政(城代是嫡男直清)、新发田城沟口秀胜本庄城村上义明(后来地名改为村上)各自管治。

与上杉氏暗斗

在秀吉命令大名换国之际,年贡米只征收一半,其馀一半留给后来的领主,上杉氏堀氏亦同样。不过因为直江兼续石田三成的谋议,年贡米被全数拿走。堀家逼不得已,向新潟代官河村彦右卫门借下2千俵米。因为兼续与河村有旧知,于是得到直政的借米证,在秀吉死后,不断向堀家讨还。

上杉景胜在庆长4年(1599年)从伏见归返会津后,修复城砦和道路,购买武器和米,以及招募浪人,于是直政向德川家康报告,家康以家臣伊奈昭纲为使者前往会津,而得到的回答是直江状,其中被问及向越后的野心之际,有“久太郎(秀治)踏进(我国)的土地,这才不需要架设桥梁”的语句侮辱堀家(不过亦有说法指出直江状是后世创作)。

家康于是组织上杉讨伐军,向秀治送出“从津川口攻入会津”的书状,经过堀氏一族合议,直寄主张为报太阁之恩,应该与上杉组成同盟,直政则主张不只是太阁之恩,信长公有更大的恩情,但织田家子孙无能不值得依赖,丰臣方发话者是石田三成,并非秀赖公的本意,而且家康必定胜利,于是一族都同意,备战并等待家康的指示。

此后,石田三成送来书状,“前田利长丹羽长重,以及北国诸将,皆同意依北国的通路,与景胜合力得到忠节”,直政看穿这是三成的策略,向三成作出善意的回答,并向前田利长的家老送出书状,“利长,对内府(家康)无二心,有著清楚回答”,加强其投向家康一方的决心。三成亦向兼続送出书状,“越后本应是上杉本领,中纳言殿(景胜)被下置,就看你的意思”“堀久太亦属于大坂一方”,大意是把越后给予上杉,这是秀赖公的意思,而堀秀治亦是大坂一侧。

上杉遗民一揆

因为兼续催促,以及三成的书状,上杉谱代集结士兵达8千人,铁炮2千挺。兼续从身分低下的士兵中,选出智谋忠义兼备的人,令其假装成浪人进入越后,在寺社等因检地而受苦的地方诱发一揆,以阻止堀家攻入会津。8月1日,一揆在奥广濑爆发,小仓主膳守备的下仓城被包围。小仓主膳被杀,不过前来救援的直寄杀死数百人并镇压一揆。直政亦向柏崎出阵并镇压一揆。8月3日,一揆势攻击堀直政的居城三条城,不过被守将直清击退。

7月21日,石田三成举兵,于是家康返回江户。兼续向景胜进言追击家康,但是景胜说“此次是因为堀直政的谗言,利用家康引发合战,何况家康与此方无关,返回江户的话,此方亦当然应该返回会津”,于是拒绝出阵。

9月8日,直政与长男直清、次男直寄一同从三条城出兵前往津川,在前往津川的途中,会津的士兵3千馀人与一揆士兵一同登上高处,构起三段之阵,在深田前布出应战阵势,此时直寄向家臣说“敌人在深田前面,于高处布阵,我方突进的话必定败北,不如秘密从小道切断敌人的阵势,胜利的就是我方”,于是直寄率领近身兵10人,迂回至崖阴处,从敌方右边以铁炮射击,令敌方大乱,成为将其平定。

9月21日,因为镇压一揆的功绩而收到家康的感谢状。在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时,一揆已经完全消失。

关原之战后

庆长6年(1601年),家康向秀治送出书状,命令直政镇压德川家直辖领佐渡爆发的一揆。庆长10年(1605年)期间,因为家康的命令,以及高台院的希望,于是建设秀吉菩提寺,在秀吉生前建成的康德寺转移和扩张,建成高台寺,一半费用由直政负担,开山堂内阵中有直政的木像被祭祀著。

在高台寺建筑中而滞留在伏见时,向家康请求令秀治的儿子迎娶德川家的女儿,家康闻知后,把外孙本多忠政的女儿百合姬迎为德川秀忠的养子,令其嫁到堀家,更把秀忠的偏讳下赐,于是改名为忠俊,亦被赐予松平姓,不过最终亦没有成为德川将军家的亲藩谱代大名。庆长10年(1605年),与堀亲良对立。庆长11年(1606年)5月,秀治死去,于是辅助年幼的忠俊。

在庆长13年(1608年)12月死去。享年62岁。根据《堀铁团公记》记载,在死后被埋葬在“城东之圆昌寺”。后来由直寄改葬至高野山正智院

影片

12/6“周刊ほろよい戦国王”第19回 堀直政をぼっこぼこ!?直江状全文绍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