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心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堆心菊 |
中文名称:堆心菊 外文名称:Heleniun bigelovii 别称:翼锦鸡菊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菊目、菊科 |
堆心菊(学名:Heleniun bigelovii)叶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花柠檬黄色,花瓣阔,先端有缺刻,管状花黄绿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堆心菊属植物广泛分 布于美国南和东部。该植物对家畜有毒。民间 曾用来退烧及产妇止痛。该植物叶的醇提取物具有止痛作用。
简介
堆心菊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抗寒耐旱,适生温度15℃至28℃,不择土壤,生命力极其顽强,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扩张速度很快,因此曾被环保部门列入外来入侵植物的黑名单,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得当,它还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目前在园林中多用于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近几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绿叶显得生机勃勃。在北美,堆心菊已被开发出了众多的园艺品种,其花色及外形的变化极其丰富,近年来逐步引入国内后,深受欢迎。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会场花展布置上都有其靓丽的身影。
除了观赏,堆心菊还可以药用。在中医方面,以堆心菊的带花全草入药,有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在西医方面,提取自堆心菊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堆心菊素、堆心菊内酯等,具有抗肿瘤的疗效,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1]
形态
堆心菊为菊科堆心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60 厘米以上 , 叶像菊芋 ,叶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花柠檬黄色,花瓣阔,先端有缺刻,管状花黄绿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草本植物 一二年生花卉 ,叶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花柠檬黄色,花瓣阔,先端有缺刻,管状花黄绿色。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厘米,叶对生,像菊芋,叶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边缘小花,舌状花柠檬黄色,花瓣阔,先端有缺刻,管状花黄绿色。总苞片1-3层,花药上端有附片,基部全缘,钝,冠毛膜片状、芒状。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1]
生长环境
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抗寒耐旱,适生温度15℃至28℃,不择土壤,在田园土、砂壤土、微碱或微酸性土中均能生长。播种繁殖,一般8至9月阳畦育苗,翌春3月中旬移植,株行距15×20厘米。栽植前要翻整土地,加施基肥,例如豆饼、麻酱渣或鸡粪干。生长期每周浇水一次。花谢后及时修剪枯枝叶以促使花蕾形成。堆心菊在园林中多用于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近几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绿叶显得生机勃勃。
生长习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抗寒耐旱,适生温度15℃至28℃,不择土壤。
习性 喜热、喜光,耐高温高湿也耐高温干燥。地栽株高30~35cm,冠幅50~70cm。适应性强,养护管理简单。播种繁殖,集束丸粒化种子206s/g。[2]
分布地域
堆心菊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
主要价值
观赏特性:在园林中多作为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用于地被效果也不错。
园林用途:花境花卉|草坪及地被观花类 ,在园林中多作为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用于地被效果也不错。
园林应用:堆心菊花色纯黄,花开不断,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观赏期也能长达3~4 个月,是炎热夏季花园地栽、容器组合栽植不可多得的花材。[3]
医药应用: [4] 【药名】堆心菊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堆心菊的带花全草。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风湿性关节炎。 【性味归经】甘、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国内有引种栽培。 【拉丁名】堆心菊 Helenium autumnale L. 【考证】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中药化学成分】带花全草含堆心菊内酯(he-lenalin)、秋心菊内酯(autumnolide)、墨西哥宁(mexi-ca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