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红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塘红乡,上林县北部的乡镇,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塘红乡的地形是土山和石山,人口聚居在河流两旁的平地、山谷。[1]
塘红乡东部是土山区,有狮子岭山脉,西部是石山区。有较好的旅游资源,是壮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地区,石门龙母文化底蕴深厚,是龙母文化流向珠江流域之源,也是广西传统性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石门又是明朝八寨起义的最南端前沿要隘,也是解放战争的主要根据地。南岩水库和良王水库水质清澈,四周树林葱郁,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下敢百年山洞老屋是广西洞居奇观之一。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塘红乡将成为上林县北部集宗教朝圣、红色文化和休闲旅游的胜地。
中文名称:塘红乡
行政区类别:乡
下辖地区:塘红、马里、万福、那君、岜森、龙祥、石门
地理位置:东接乔贤镇,南邻三里镇,北接古蓬镇,西与中可乡、西燕镇交界
面 积:185.18平方公里
人 口:30865人
著名景点:石门龙母文化,下敢百年山洞老屋
概况
塘红乡位于上林县北部,东接乔贤镇,南邻三里镇,北接忻城县古蓬镇,西与中可乡、西燕镇交界。距上林县城43公里,距南宁市154公里。全乡总面积18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0215亩,林地面积37700亩,森林覆盖率为25.4%。分别有南岩、良王中小型水库各一个。三里镇至中可乡的县级公路把塘红乡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以丘陵为主,西部以石山为主。
行政区划
塘红乡辖塘红、马里、万福、那君、岜森、龙祥、石门6个村委会。辖7个村委会,共116个自然村。
人口宗族
全乡共设有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共有114个自然庄,208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30865人,其中农业人口29165人。塘红乡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汉、仫佬等5个民族,壮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这里地杰人灵,百姓安居乐业、民风纯朴热情,民间艺术文化十分丰富。
主要资源
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桑、花生、木薯、黄豆等。种桑养蚕业已成规模,2006年种桑面积14574.6亩(其中新种面积3069.6亩),养蚕纯收入230万元,成为主导产业。养殖业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当地政府鼓励利用丰富的土山和石山资源养殖水牛、黄牛、黑山羊等。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煤、方解石、石灰石、铅锌矿、红铁矿、铝土矿等,逐步科学合理开发。
设施建设
为偏远山区乡镇,塘红乡存在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困苦,乡财政财力不足等诸多难题,乡党委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组织群众集资、投工投劳和争取上级拨款扶持三种渠道,对道路、人畜饮水、农村用电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大会战,先后投资121万元建成村级公路4条共35公里,投资219万元建成屯级公路55条共157公里,基本解决了全乡22400多人口行路难的问题;通过提水、引水、打井等形式先后投资302多万元解决了全乡81个自然庄26500多人口饮水难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塘红乡人民群众开始架设高压电线,进行“光明工程”建设大会战,到2002年,全乡86%的村庄29347人口用上稳定、标准、安全的高压电,并全部都能接收到广播电视频道。移动通讯也已开通,移动信号覆盖全乡49%的疆域,覆盖人口19041人。
环境建设
塘红乡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把建设沼气池、生态卫生厕所、搞好人畜分居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其中以建设小康文明村、生态文明村为示范点,引导农民做好改厨改厕、改水,建设绿化带,硬化村庄道路,以大产庄、良王庄、大岭庄等一批小康文明、生态文明村为典范,带动全乡群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高潮,同时,塘红乡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进行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从2000-2003年间,全乡荒山造林8400多亩,退耕造林6200亩,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视频
上林县塘红乡塘红舞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