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君不見雁門九月風如刀
《塞下曲君不見雁門九月風如刀》是一首明朝詩歌。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其中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各種思想潮流的影響。特別是在理學[1]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明朝詩歌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 |
君不見雁門九月風如刀,筋強蹄健騰天驕。 邊庭列障走烽燧,旄頭夜出天山高。 陰磧茫茫走千里,刁斗聲沉塞雲紫。 重圍未破殺氣昏,萬眾同呼士心死。 起看壯士皆裹創,援桴鼓之氣益張。 三軍奮迅一敵萬,戰龍血染天為黃。 自此匈奴知姓字,漢家盡雪穹廬恥。 可憐白首未封侯,一片雄心向誰是。 |
” |
— [明代]王稱 |
目錄
明朝詩歌反理學思想的影響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其中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各種思想潮流的影響。特別是在理學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明朝詩歌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理學對明朝詩歌的影響
理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明朝前期占據了主導地位,對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受理學影響,明朝前期的詩歌往往被用作傳播社會意識的工具,忽視了詩歌藝術本身的價值。這種趨勢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即通過詩歌傳達某種道德或政治信息。
心學對明朝詩歌的影響
心學,尤其是王陽明心學,強調內心的感受和個體的自由,這對明朝詩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心學提倡的「情」為人「心」所固有的觀點,消除了程朱理學以性化情、存理滅欲的強制色彩,為詩人在創作中盡力表現人的情感提供了理論基礎。此外,心學提出的「心」本體論,充分肯定和強調了人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為詩人大膽突破禮教規範、提倡抒寫性靈表現個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反理學思想在明朝詩歌中的體現
反理學思想在明朝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對理學僵化態度的反抗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王陽明心學的出現,不僅從內部造成了理學的瓦解,而且也為明清兩代文藝新思潮的產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催化劑。心學的出現,促進了理學的變革,變革又反作用於人們的思想意識,眾多一流的思想家在繼承和批判程朱理學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綜上所述,明朝詩歌在理學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既體現了社會功能的一面,也展現了對個性和自由的追求。反理學思想在明朝詩歌中的體現,是對理學僵化態度的反抗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這些都豐富了明朝詩歌的內涵和風格[2]。
參考文獻
- ↑ 國學學術發展簡史之五:宋明理學 ,搜狐,2017-11-09
- ↑ 第九講:明代文學,搜狐,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