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军 ,水文学家、武汉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水文水资源学家 1954年9月生于湖北省孝感市,籍贯湖北广水。197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1年获该校陆地水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网址[1]图片来源网址[2]

人物介绍

夏军,男,1954年9月出生。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潜心研究复杂流域水问题的水文系统非线性理论与方法。他十分注重水科学应用基础研究与中国水资源管理重大需求相结合,服务于国家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水战略的科技支撑,致力于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系统水文学基础理论和流域水灾害、水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实践的科学问题。

  • 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如何求解降雨径流非线性响应关系的难题;首次发现了受控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下垫面多要素组合的时变增益产流规律,揭示了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水文非线性机理;建立了水文时变增益系统模型(TVGM),解决了水文非线性理论中"复杂关系中找出简单关系"的科学难题,经全球和国内代表性流域应用与检验,明显提高了径流预测的精度;在分布式TVGM基础上,发展了以水循环为纽带耦合水质过程、水库闸坝群运行的水系统新途径,其成果在中国淮河、长江、黄河以及中国西部新疆塔里木等内陆河流域得到示范性应用,使得曾经多次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淮河干流,事故概率减少了75%以上,得到生产应用部门的高度评价。在解决变化环境下径流模拟与调控的非线性、时空变异与不确定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水文科学的基础研究。
  • 夏军还积极参与面向全球水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注重中国水问题和世界水问题的比较分析与应用研究。他取得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2011年获得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授予的"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2014年又获由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颁发的国际水文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他担任国际《水文科学》杂志副主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水文工程》杂志副主编;先后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在世界水理事会、世界水资源智库等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水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重点基础项目973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团队负责人,近十年来,夏军及其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工程,以及水利部、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研项目,2014年获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他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134篇,EI收录157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

图片网址[3]图片来源网址[4]

人物经历

夏军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首名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1991年聘为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教授,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5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8-2000任水利水电学院院长,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2006年任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2012担任"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水资源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2010CB428400)首席科学家。在国际上担任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等重要职务。

主要学历

硕士1978.9-1981.10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陆地水文学)。 博士1982.9-1985.10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水文学及水资源)。

主要任职

1985年11月-1991年10月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工程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12月-1993年12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工程系教授, 2012年12月至今担任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及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方向教授(二级);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993.12-1998.12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12-2000.11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1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09 - 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

国外:2009-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2003-2007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副主席, 2003-2007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UNESCO-IHP)第六阶段(2002-2007)国际专家委员会(TABs)委员,全球水计划(GWSP)中国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UNESCO-IHP)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国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科学与进展》杂志编委,《自然资源学报》杂志编委,《水文》杂志编委,《水电能源科学》杂志编委,《资源科学》杂志编委。 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任职 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 主 席; 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AC)水计划 主 席; 世界水理事会(Board Governor, World Water Council) 常务理事; 地球科学联盟(ESSP):全球水系统计划(GWSP)科学委员会 委 员; 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水工程杂志(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副主编; 中国-澳大利亚水资源联合研究中心 主任 China-Australia Center o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主任;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中国委员会 副主席。

院士候选及当选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5年12月7日,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研究方向

系统水文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水文,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水管理。

主要贡献

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0多篇,已发表SCI论文13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87篇;EI收录论文157篇 ;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软件著作权12个。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国家重大水专项等国内重要研究课题近7个。

学术贡献

夏军教授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与教育,潜心研究复杂流域水问题的水文系统非线性理论与方法成绩斐然。他十分注重水科学应用基础研究与中国水资源管理重大需求相结合,服务于国家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水战略的科技支撑,致力于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系统水文学基础理论和流域水灾害、水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实践的科学问题,其成果在中国淮河、长江、黄河以及中国西部新疆塔里木等内陆河流域得到示范性应用; 他十分注重中国水问题和世界水问题的比较和联合研究,以及水科学知识在中国和世界范围的传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上,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是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优秀学者:

  • 1.面向破解中国严峻水问题在水文科学应用基础研究的贡献

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是一个人口压力大、资源与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挑战。中国现有水库大坝87000多座,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供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坝安全也成为重要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中国的江河流域面临日趋严峻的水环境问题挑战和如何协调流域防洪与防污的矛盾,实施水质水量联合管理与防洪防污联合调度,水系统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十分迫切。水文科学是流域防洪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夏军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针对中国"75.8"特大暴雨洪水垮坝和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问题,潜心研究暴雨洪水过程的非线性应用基础问题。针对长期使用的线性单位线理论计算设计洪水的不足,发展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针对水库大坝安全问题的设计洪水计算非线性理论与修正的方法,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洪水计算,在保障水库大坝安全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夏军通过参加爱尔兰国立大学的国际河川水文预报研讨班机遇,利用全球60多个流域世界范围的资料分析,首次提出了水文系统时变增益的非线性机理,建立了水文时变增益系统模型(TVGM),解决了水文非线性理论中"复杂关系中找出简单关系"的科学难题,TVGM模型得到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带水文流域实测资料的检验,较线性理论模型为优,得到国际知名水文学者J.E.Nash教授和O'Connor教授的高度评价。夏军提出的非线性时变增益系统水文理论与方法,推广应用到中国长江、淮河多个流域水文预报。近10年来,他针对流域防洪防污面临的挑战问题,在分布式TVGM基础上,发展了以水循环为纽带耦合水质过程、水库闸坝群运行的水系统新途径。在中国水管理的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流域防洪防污联合调度,发挥了核心的科技支撑作用。成果应用多个流域与部门,使得淮河流域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概率减少到50%以上,得到生产应用部门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学者在水科学应用基础研究成功的一个典范。对国际上尤其发展中国家的水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与示范作用。

  • 2.面向中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在国家水战略支撑研究的贡献

夏军教授近10年来,除了水文科学非线性理论应用基础研究与创新外,针对中国水资源管理的战略问题,积极研究与探索面向中国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在国家水战略科技支撑的科学问题,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夏军教授是国家重要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尤其2009年以来,他带领他的来自水利部、国家气象局、高校的研究团队,积极研究气候变化包括人类活动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时空格局变化的影响包括南水北调重大调水工程的影响与适应对策;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水资源支撑能力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旱灾害极端事件的影响。他针对中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水环境水功能区达标控制"的"三条红线控制"目标,与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水文局等部门合作,积极探索中国东部季风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过去怎么变?未来怎么变?变化机理是什么?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四个关键性问题。他在定量描述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对策方面,做出了新的成果,对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应用价值。2011年9月,夏军在巴西主持了第14届世界水大会(The 14 World Water Congress): 面向未来的适应性水资源管理,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影响与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新进展与全球展望。2012年9月26-29日在中国郑州举行的第5届国际黄河水论坛,他主持"气候变化影响与水资源适应性管理"专题学术会议,他和他的团队在该方面支持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新的成果与进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好评。

  • 3.面向全球水问题在国际合作和全球水战略的贡献

夏军教授不仅在中国与水利部、国家环保部等部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富有成效的科研与合作,而且他在面向全球水问题在国际上的合作和全球水战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10多年来他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积极参与到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和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完成了多项UNESCO-IHP国际水文计划的项目与评估;他作为中国-澳大利亚水资源研究中心合作主任,承担完成了中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联合资助的"中-澳联合特别奖金项目、中国-日本(NSFC-JST)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全球水系统计划(GWSP)亚太区域合作等。2003年被选举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 现任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世界水理事会(WWC)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是世界水资源智库(GTT)6位核心专家之一,承担了世界水理事会"水资源需求管理"全球水战略负责人,在全球"南-南"、"南-北"合作的水资源战略与管理方面,为中国和国际的水文科学和水资源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他荣获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授予的"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

学术贡献

2001年以来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研究专题等在研项目课题6个,合同总经费1400多万。

  •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华北地区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研究"。
  • 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非线性与不确定性研究"。
  •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领域前沿项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环境下的陆地水循环研究"。
  • 4)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课题3"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5)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加拿大CIDA-武汉大学联合研究项目"黑河流域中游草地生态建设与水资源量化管理研究"。
  • 6)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 7)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01-2004),西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生态环境)
  • 8)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04-2005),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生态环境)。
图片网址[5]图片来源网址[6]

论文发表

已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69篇、EI收录102篇;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2007年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担任国际"水文科学杂志(HSJ)"副主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水文工程杂志(JHE)副主编;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也是中国学者首次担任国际知名水组织主席;2011年获"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

  • 1.国际学术刊物近发表的SCI/EI/ISTP论文
  • [1] XIA Jun, WANG Gangsheng, Tan Ge, YE Aizhong & G.H. Huang, 2005,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Time-Variant Gain Model for Nonlinear Hydrological Systems,Sciences in China Ser.D Earth Sciences, 48(6),713-723(SCI检索)
  • [2] Xia Jun & Zhonggen Wang,, 2004, The Renew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Quantific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Hydrologicl Process, Special Issue,Vol.18 2327-2336(SCI检索)
  • [3] Trevor Boston & Xia Jun, 2004, Improving Calculated Discharge from TOPMODEL using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and Discharge -Correlated Rainfall: Calibration Results,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 Vol.18,2313-2326(SCI检索)
  • [4] Liu Changming & Xia Jun, 2004, Water Problems and Prospective of Hydr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Vol.18, 2197-2210.(SCI检索)
  • [5] Liu Changming & Xia Jun, 2004, Water crises and hydrology in North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 Vol.18, 2195-2196(SCI检索)
  • [6] Z.Kundzewicz & Xia Jun,2004, Editorial: Towards an improved flood preparedness system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9(6) 941-944.(SCI检索)
  • [7] ZHANG Shifeng, LIU Changming, XIA Jun, 2004, 降雨径流过程驱动因子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rainfall-runoff:Indoor imit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n driving factors of rainfall-runoff process),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Sciences in China Ser.D Earth Sciences ), 34(3):280-289(SCI检索)
  • [8] Quanxi Shao, Heung Wong, Jun Xia & Wai-Cheung Ip, 2004, Models for extremes using the extended three-parameter Burr XII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to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9(4) 685-703.(SCI检索)
  • [9] Huang, Y.F.,et al. and J.Xia, 2003, GIS-based distribut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Malian River Basin, Hydrobiologi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Limnology and Marine Scienc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494(1-3), 127-134 (SCI检索).
  • [10] Chen, Z., G.H. Huang, C.W. Chan, L.Q. Geng, and J. Xia, 2003, Development of an expert system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ite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8(4), 323-334 (SCI检索)
  • [11] Xia Jun, 2002, A system approach to real time hydrological forecasts in watersheds, Water International, 27(1), 87-97 .(SCI检索)
  • [12] Xia Jun, & Y.D.Chen, 2001, Water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in hydr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6(6) 907-921. (SCI检索)
  • [13] Xia Jun, et al.,2001, An integrated Hydro-ecological Modeling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Lake Bositeng Basin in China, Water International, 26(1), 105-118 . (SCI检索)
  • [14] Xia Jun, et al., 2001, An Integrated Planning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of Flood-Endangered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ater International, 26(2), 153-161. (SCI检索)
  • [15] Xia Jun, & Gordon G H,Huang, 2001, Flood prevention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An overview, Guest editors for Special Issue, Water international, 2001 (6) , 151-153(主编国际水专刊的综述论文,SCI检索)
  • [16] Huang, G.H., and J.Xia ,2001,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61(1), 1-23.(SCI检索)
  • [17] 薛金凤,夏军,梁涛等,颗粒态氮磷负荷模型研究,水科学进展,2005年5月,第16卷(3期),334-337(EI 检索)。
  • [18] 占车生,夏军,丰华丽等,河流生态系统合理生态用水比例的确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第44卷(2期),121-124(EI 检索)。
  • [19] 朱一中,夏军,王纲胜.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情景分析与评价,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3月,第43卷(2期),64-67(EI 检索)。
  • [20] Xia Jun, 2004, A nonlinear system approach an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SBN 981-238-787-0),246-253. (ISTP)
  • [21] Zhu Y.Z., Xia J. & Wang G.S., 2004,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 capacity of Northwest China,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SBN 981-238-787-0),1269-1276. (ISTP)
  • [22] Zhan C.S , Xia J. & Liu B.L., 2004, The WEBGIS-based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 secondary developmen,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81 – 238 – 787 – 0 ),1971-1978. (ISTP)
  • [23] Xia Jun et al., 2003, Water Problems and sustainability in North China, IAHS Pub. No. 280 (Water Resources System- Water Availability & Global Change), UK, 12-22.(EI,ISTP检索)
  • [24] Xia Jun, Tan Ge, Li Xin & Zhu Yizhong 2003,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Imperfect Gauged Basins: A New Challenge,IAHS Publication no.279, 145-150,UK, (EI,ISTP检索);

[25] Xia Jun, Wang Gangsheng, Tan Ge,2003,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applied to Heihe mountainous basin in western China. IAHS Publication No.282, 268~274, ,UK (EI,ISTP检索) 。

  • [26] Xia Jun & Wang Zhonggen et al.,2003, A quantifying method of water renewability: Case study of the Malianhe watershed in China, Procc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Yellow River Forum on River Basin Management,Vol.1,111-121,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tion Publishing House (ISTP检索)。
  • [27] 张利平、陈万春、夏军等,干旱灾害成灾过程数值模拟,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36卷第4期,24-27(EI检索)。
  • [28] 叶守泽,夏军,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水科学进展,2002,1(13),93~104(EI检索)
  • [29] 窦明,谢平,夏军,汉江水华问题研究,水科学进展,2002,5(13),557-561(EI检索)

参考资料

  • 水利专家 [7]
  • 科学家 [8]
  • 学者 [9]
  • 夏军教授芳华专访_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