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缠结层孔虫(新种)
多孔缠结层孔虫(新种) |
中文名:多孔缠结层 孔虫(新种) 外文名:Hammatostroma polyforatum Wang sp. nov. 形成时代:泥盆纪 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沙窝子 |
多孔缠结层孔虫(新种)是发现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沙窝子的泥盆纪时期化石。 [1]
目录
多孔缠结层孔虫(新种)特征描述
硬体瘤状,直径80毫来,骨骼是由同心状细层和短而不规则的支柱组成。最初的几层细层略为规则的上拱,其后的细层则出现互相叠覆的状态。
层厚0.12~0.15毫米,在2毫米内有3层,层间区高度0.65~0.80毫米,支柱远不如细层发育,常呈倾斜、倒伏以及弯曲的杆状。
支柱在层间区内彼此互相缠结,互相交叉,不呈规则的网状。支柱宽0.15~0.18毫米。在骨骼中有一种罕见的透明的管道,其分布又常与细层和支柱的分布方向一致。
在纵切面上呈管状,在横切面上则呈均匀的圆环,直径0.22~0.30毫米,由于分布上与骨素一致,因而极可能是原生构造,应视为该种一重要特征。
层间区鳞板发育。骨骼的横切面为若千小的支柱和圆环组成,不呈网状,没有星状沟。
多孔缠结层孔虫(新种)保存单位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来源
- ↑ 多孔缠结层孔虫(新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