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委陵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多裂委陵菜 |
中文學名: 多裂委陵菜 |
多裂委陵菜[1],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multifidaL.的帶根全草。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止血,利濕熱,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外傷出血,崩漏,肝炎,蟯蟲病。
目錄
入藥部位
帶根全草。
性味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殺蟲。用於肝炎,蟯蟲病,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相關論述
《甘肅中草藥手冊》:「止血,殺蟲,利濕熱。主治外傷出血,崩漏,肝炎及蟯蟲病。」
相關配伍
1、治創傷出血:白馬肉適量,研末,外敷傷處。(《甘肅中草藥手冊》)
2、治崩漏(功效性子宮出血):白馬肉30g,水煎服;或研末沖服,每次15g[3]。(《甘肅中草藥手冊》)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多裂委陵菜,又名細葉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2-40cm。根圓柱形,稍木質化。花莖被緊貼或開展短柔毛或絹狀柔毛。基生葉為羽狀複葉,小葉3-5對,稀達6對;葉柄被緊貼或開展短柔毛;托葉膜質,褐色,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小葉片對生,稀互生,羽狀深裂近達中脈,長橢圓形或寬卵形,長1-5cm,寬0.8-2cm,向基部逐漸縮小,裂片帶形或帶狀披針形,先端舌狀或急尖,邊緣向下反卷,上面伏生短柔毛,稀近無毛,中脈側脈下陷,下面被白色絨毛,沿脈密被絹狀長柔毛;莖生葉2-3,形狀與基生小葉相似,唯對數向上逐漸減少,托葉草質,先端切尖或漸尖,二裂或全緣。花兩性;傘房狀聚傘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花直徑1.2-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先端圓鈍或急尖,比萼片略短或近等長,外面被伏生長柔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長不超過萼片1倍,黃色;花柱近頂生。瘦果。花期5-8月[4]。
分布區域
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4500m的山地草坡、溝谷及林緣。
繁殖栽培
栽培技術
整地:播種前翻耕土地1-2次,並施廄肥或堆肥,作畦寬約1.5m。
種植:3月下旬,在畦面開溝,深6-7cm,溝距18-21cm,然後將種子與細土混和,疏播在溝中,覆土一層,澆水。
田間管理
播種後約3周出苗,當苗高3-6cm時勻苗,使每株相距12-15cm。以後每隔15天左右,除草鬆土1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生長花蕾前,前者以氮肥為主,後者以磷鉀肥為主。乾旱嚴重時須灌水。
飼用價值
多裂委陵菜植株低矮,全林質地柔軟,葉片在莖杆均勻分布,無臭、無味,無剛毛、刺毛。多裂委陵菜從幼苗到果後的各個時期,都含有較為豐富的營養物質,一般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都比較高,粗纖維含量極低,具有易於消化的優點,維生素及礦物質豐富。其營養化學成分見表135。 多裂委陵菜多用於放牧,在天然草場上一年四季均可放牧牛、羊、馬。多裂委陵萊莖稈葉片柔軟無毛,春、夏、秋、冬,牛、羊喜食,夏、秋,馬、牛最喜食;各類家畜常年採食全株。多裂委陵萊目前很少栽培,因其植株矮小,故一般產量很低,天然草場上伴生者與其建群種一般畝產青草100-200kg,折合乾草40-75kg; 能形成層片或小群落的多裂委陵萊畝產乾草25一40kg. 但再生力強,常年可用作牧地放牧。多裂委陵菜地上全草可入藥,具止血、殺蟲、祛濕熱之作用[5].
參考資料
- ↑ 多裂委陵菜,植物網
- ↑ 多裂委陵菜的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 ↑ 多裂委陵菜的相關配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多裂委陵菜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多裂委陵菜的飼用價值,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