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兴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长安志》卷七载:“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中文名 大兴善寺 外文名 China Xi`an Da Xing Shan Temple
地理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兴善寺西街55号
建筑年代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
文保级别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 值密宗祖庭
景点级别 AAA级
开放时间 08:00—17:00
门票价格 免费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陕西省西安市
寺院格局
隋朝扩造的大兴善寺在大兴城靖善坊内,与玄都观隔街相对,气势宏伟。《长安志》卷七载:(大兴善寺)“寺殿崇广为京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辩正论》卷三详细地描绘了大兴善寺的碧瓦飞甍,金殿巍峨的气派。 [9] 根据《续高僧传》中记录的大兴善寺大殿“铺基十亩”的描述,并以其平面尺度为基础,参考唐代文献中描述的与大兴善寺对应的皇家道观玄都观中有“百亩中庭”,推测大兴善寺大殿中心庭院,亦有接近百亩的规模。 大兴善寺整个寺院占地约120余亩,殿堂、僧舍243间,总体规划突出了佛教寺院的特点,以佛教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条轴线。主要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禅堂,法堂等。另外,在寺院的西侧修一佛塔,以纪念为大兴善寺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僧侣。
文物遗存
大兴善寺:现存唐刻青石狮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清康熙年间西藏喇嘛向朝廷进贡的二十一度母像、明代如来佛像及很多宗教艺术品[1] 。 舍利塔:是为纪念历代为大兴善寺的建设和弘扬佛法作出贡献的高僧所建,坐落于大兴善寺西侧。创建年代不详。舍利塔为六边五层阁楼式,原位于陕西省军区大院(隋唐大兴善寺界内),1992年迁建至今址。舍利塔为土层单体建筑,下层为方形塔基,其上六层为正六角形,每一层的正面均有佛龛,龛内有坐式佛像。一层南开一门,门楣砖雕“舍利塔”三字。《唐大兴善寺大辨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位于观音殿东南。不空和尚(705—774年),“开元三大士”之一。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圆寂,代宗辍朝三日,敕赠“司空”号,谥“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敕准不空弟子慧郎在大兴善寺为不空立碑。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国冯翊县开国公严郢撰,银青光禄大夫彭王傅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徐浩书。建中二年(781年)岁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己巳建。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对于研究佛教密宗传播,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转法轮殿遗址:础石二十八个,为唐代遗物。唐转轮藏经殿遗址处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转轮藏经殿始建于唐代,用以收藏经书。“转轮”意为佛法如车轮常转。该殿在唐武宗时期被毁,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后又毁于战火。旧址为高1米的方形土台,边长15米,有础石二十余个,沿地表可见。转轮藏经殿遗址在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了恢复。
价值意义
在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密宗是最后一个形成的全国性大宗派,法系一直传承至今,繁荣于大兴善寺的唐密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唐开元八年(720年),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入《金刚顶经》,由不空译出,从而把密教全盘输入中国,形成了佛教大宗派。唐武宗灭佛,中原密宗日渐式微[2] 。804年日本僧人空海入唐求法,在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空海的师父惠果,是兴善寺传教的不空的弟子,空海不仅在日本东大寺创立了日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号弘法大师。因此,大兴善寺也被认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 [12] 后密宗传至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而大兴善寺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
历史文化
隋唐时长安佛教盛兴,隋文帝统一国家后,复大兴佛法,一即位就邀请有“开皇三大士”之称的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掘多、达摩及多等名僧和佛教学者在大兴善寺传授佛法并翻译佛经,建立了隋代第一个国立译经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开元三大士”之称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在大兴善寺翻译佛教密宗经典,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不空法师等诸位高僧在大兴善寺传法、灌顶弘扬密法,大兴善寺因此被尊称为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后学僧日本空海大师、新罗国(今朝鲜半岛)惠日大师、悟真大师及东南亚国家辩弘大师入唐求法期间,在大兴善寺求法,学成归国盛弘密法,立宗创派,将密法发扬并弘传至今,大兴善寺亦被日本真言宗、韩国真觉宗奉为祖庭。 《辩正论》卷三:“大启灵塔,广置天宫,像设凭虚,梅梁架迥,壁挡曜彩,玉额含辉,画拱承云,丹护捧日,风和宝铎,雨润珠幡,林开七觉之花,池漾八功之水。召六大德及四海名僧,常有三百许人,四事供养。”“六大德”是指隋文帝从全国各地沼请到大兴善寺的六位高僧,他们是:慧远、慧藏、僧休、宝镇、洪遵和县迁。“大德”一词来源于印度,指修行有成就的僧人。中国用“大德”来封号僧人就是从大兴善寺这“六大德”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