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利烏,外文名:DARIUS,基督教聖經人名。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2]。
簡介
1. 瑪代人大利烏,亞哈隨魯的兒子(薛西:但九1)。他在伯沙撒死後得統治權(五30-31),六十二歲時(五31)成為迦勒底人的王(九1)。他有「王」的稱號(六6、9、25),當時的年份,是以他的統治期的年號來命名的(十一1)。他委任了一百二十個總督,又在他們以上立了三個總長;其中一個是但以理(六2)。但以理在大利烏執政期間官運亨通(六28)。根據約瑟夫的記載(Ant. 10. 249),大利烏後來把但以理免職,調了去瑪代。
瑪代人大利烏的名字只在但以理書被提及。其他書卷、碑文並未提到這個名字。同期的楔形文字碑文,沒有提過在拿波尼度(和伯沙撒)以至古列登基這段期間,有另一位的巴比倫王。因着這個緣故,學者曾經否定瑪代人大利烏的歷史性,認為舊約對這段統治時期的記載,是合併了混亂的傳統(H. H. Rowley, Darius the Mede, 1935)。在另一方面,這段記載卻顯然像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既然有關這段時期的歷史記載根本不多,我們沒有理由不接納舊約這段記錄為歷史。
許多人嘗試將大利烏鑑定為巴比倫文獻中提過的一些人物。其中兩個最合理的假設,是將大利烏鑑定為 (a) 古巴魯(Gubaru)和 (b) *古列。古巴魯是巴比倫及幼發拉底河以外的地區的總督。但沒有具體證據證明他是瑪代人,曾被稱為「王」,名大利烏,是亞哈隨魯的一個兒子,年約六十歲。古列與瑪代人有關,被稱為「瑪代人的王」,並且我們曉得他作巴比倫王時,年約六十二歲。根據碑文所記,他委任了許多下屬官員,並且許多公文都以他的執政年份來標明日期。不過,這個理論若要成立,但六28便要這樣翻譯:「……在大利烏執政期間,『即是』在波斯王古列在位期間。」換句話說,作者是在解釋,他所引用的資料用了兩個不同的名稱,來稱呼同一個人。這個理論的弱點,在於沒有任何文獻說古列是亞哈隨魯的兒子(但亞哈隨魯之子可能只是指君王)。古列也從來沒有被稱為「某個瑪代人的後裔」。
2. 大利烏一世,舒土他斯伯(Hystaspes)的兒子。大利烏一世繼承剛比西斯(Cambyses)(在除掉了兩位篡位者之後),成為波斯及巴比倫之王,統治期是由主前521至486年。他容許回歸的猶太人與約書亞及所羅巴伯一起,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拉四5;該一1;亞一1)。
3. 大利烏二世(諾瑟思 [Nothus]),他統治波斯及巴比倫(主前423-408),尼十二22稱他為「波斯人大利烏」,大概是要將他與「瑪代人大利烏」分別出來。約主前400年的一份伊里芬丁蒲紙曾提及大祭司傑杜亞(Jaddus)的父親,故此我們無須假設這個猶達亞就是在主前332年迎見亞歷山大的那位大祭司,或說這裡提到的大利烏,就是指在約主前336至331年執政的大利烏三世(科多曼努斯 [Codomanus])。
參考文獻
- ↑ 聖經中最讓人感動的10句話,中國日報網,2007-04-30
- ↑ 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宗教書籍,買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