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叶假冷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叶假冷蕨根状茎粗而横卧,直径0.5-1厘米,带有残留的叶柄基部,先端及嫩叶叶柄基部被有较多的浅褐色或深褐色卵状鳞片。[1]

形态特征

叶柄长20-50 (-100)厘米,基部黑褐色,直径3-10毫米,向上渐变为禾秆色或稍带淡紫红色,偶有细鳞片;叶片通常较大,长(24-) 35-50 (-100)厘米,宽与长几相等或稍狭,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小植株的叶往往卵形,而大植株的叶则近三角形,先端渐尖,成熟叶片二回羽状至四回羽状,叶轴和羽轴稍曲折;羽片10-12 (-20)对,互生,斜向上,X0.5-1 (-3) 厘米长的短柄,彼此离开、接近或略呈覆瓦状,基部一对羽片和第二对同形,相距5-15厘米,长15-20 (-50)厘米,中部宽可达6-8 (-28)厘米,基部略变狭,长卵形至长卵状披针形,渐尖头,基部近平截,二回羽裂至三回羽状;一回小羽片10对或更多,上先出,互生,有长约2毫米的短柄,相距1.4-2厘米,近平展,基部一对略缩短,中部的长3.5-5厘米,宽1.2-2厘米,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头,基部平截,一回羽状二回小羽片羽裂至二回羽状;二回小羽片6-8对,长5-8毫米,宽2-3毫米,长圆形或近卵形,先端钝圆,并有不整齐的短锯齿,基部阔楔形,下侧略下延,一回羽状或羽裂;末回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或近方头,并有2-3个不整齐的短锯齿,基部阔楔形,略不对称。叶脉两面可见,下面明显,在末回小羽片上有羽状侧脉4-5对,单一,偶有二叉。叶干后草质,黑褐色或褐绿色,两面无毛,主脉或小羽轴上面有间断的槽状隆起,沿叶轴及各回小羽轴下面偶有膜质、披针形小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背生或半侧生于裂片基部上侧之小脉上,每裂片通常一枚,每末回小羽片通常2-3对;囊群盖小,通常圆肾形,少有长圆形或弯钩形,膜质,灰褐色,边缘略啮蚀,易脱落,成熟的孢子囊群往往好象无盖。孢子周壁表面具褶皱,凹凸不平,形成拟网状。染色体数目n=40。

相关物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200-4000米的冷杉或铁杉林下或灌丛中阴湿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山西南部(垣曲)、陕西(太白山、宁陕、平利、佛坪)、甘肃(康县、徽县)、江西(武功山、安福、井冈山)、福建(崇安)、台湾(南投、嘉义)、河南(伏牛山、大别山、老君山、卢氏、桐柏、嵩县、奕川)、湖北(神农架)、湖南(桑植、石门)、四川(峨眉山、都江堰、保安、石绵、甘孜、马尔康、道孚、木里、盐源、康定、雷波、九龙、越西、大相岭、金川、雅江)、重庆(城口、开县)、贵州(梵净山、江口、威宁)、云南(鹤庆、丽江、泸水、贡山、漾濞、中甸、维西、德钦、宾川、昆明、禄劝、呈贡、嵩明、宜良、会泽、澄江、大姚、巧家、大关、昭通、宁浪、大理)和西藏东南部(察隅、吉隆、墨脱、错那)等省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