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棕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叶棕竹,别名筋头竹,大叶拐仔棕,学名Rhapis excelsa,棕榈科,棕竹属常绿灌木。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日本亦有分布。为丛生灌木,高2-3米,茎圆柱形,有节,直径1.5-3厘米,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花序长约30厘米,果实球状倒卵形,直径8-10毫米。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花期6-7月。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越冬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怕酷热,则气温高于34摄氏度。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常用分株、播种繁殖。
目录
大叶棕竹形态特征
大叶棕竹丛生灌木,高2-3米,茎圆柱形,有节,直径1.5-3厘米,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
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在基部(即叶柄顶端)1-4厘米处连合,长20-32厘米或更长,宽1.5-5厘米,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宽,截状而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横小脉多而明显;叶柄两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边缘微粗糙,宽约4毫米,顶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圆形或钝三角形,被毛。
花序长约30厘米,总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密被褐色弯卷绒毛;2-3个分枝花序,其上有1-2次分枝小花穗,花枝近无毛,花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雄花在花蕾时为卵状长圆形,具顶尖,在成熟时花冠管伸长,在开花时为棍棒状长圆形,长5-6毫米,花萼杯状,深3裂,裂片半卵形,花冠3裂,裂片三角形,花丝粗,上部膨大具龙骨突起,花药心形或心状长圆形,顶端钝或微缺;雌花短而粗,长4毫米。
果实球状倒卵形,直径8-10毫米。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
花期6-7月 。[1]
大叶棕竹分布范围
大叶棕竹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日本亦有分布 。
大叶棕竹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越冬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怕酷热,则气温高于34摄氏度。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 。
大叶棕竹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在春季进行,将整株挖出,把地上部茎干和地下根茎切开成小丛盆栽。播种繁殖可4-5月盆播,播前用35℃温水浸泡1天,播后1个月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
播种繁殖
以疏松透水土壤为基质,一般用腐叶土与河沙等混合。种子播种前可用温汤浸种(30-35℃温水浸两天)处理,种子开始萌动时再行播种。因其发芽一般不整齐,故播种后覆土宜稍深。一般播后1-2个月即可发芽,其发芽率可达80%左右。当幼苗子叶长达8-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时须3-5株种植一丛,以利成活和生长。
分株繁殖
一般常在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原来萌蘖多的植丛用利刀分切数丛,分切时尽量少伤根,不伤芽,使每株丛含8-10株以上,否则生长缓慢,观赏效果差。分株上盆后置于半阴处,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免叶片枯黄。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2]
大叶棕竹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树形优美,是庭园绿化的好材料。棕竹是我国传统的阴生观叶植物,它株丛挺拔,叶青竿直,相聚成丛,扶疏有致,富有热带风韵。棕竹虽不是“竹”但却具“竹”的潇洒,纳三五枝于盆作室内陈设与厅堂布置,陡增盎然生气,春意融融。棕竹丛植点缀园林小景或假山石旁,会使环境显得格外幽静可爱,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幼小植株还可制作成丛林式提根盆景,配以景石,观赏效果也甚佳 。
药用价值
根及叶鞘纤维入药 。
大叶棕竹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大叶棕竹常见有叶斑病、叶枯病和霜霉病危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一800倍液或用1%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1000 -15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 [3]
大叶棕竹栽培技术
棕竹生长期应该经常在植物的叶片上喷洒水分,适合盆栽。
棕竹虽然耐阴,但也需要适当的光照,如果太少光照,会导致叶片变黄,如果再加上通风不良,植物会产生寄生虫,影响植物的生长。
每次施肥要量少,次数要多。以有机肥为主,微量肥料作为辅助[4]